聚落教学设计

聚落教学设计

ID:36833732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6

上传者:U-2437
聚落教学设计_第1页
聚落教学设计_第2页
聚落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聚落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聚落教学设计赞善中学张娟波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叫聚落,聚落可分为哪两大类?2.知道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如何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与保护有文化特色的传统的聚落建筑。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和分辨不同地区的乡村景观,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活动“分析图中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要素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观察各种图片的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2.通过讨论聚落中民居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明确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2.聚落与环境。3.聚落的发展和保护。教学难点: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录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显示:乡村和城市景观图,指图说明这是人类的居住地。讲授新课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乡村和城市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回答:①什么叫聚落?②聚落可分为哪两大类?2.观看反映农村、牧场、渔村、林场和城市风景和生产生活的录像学生讨论:①居住在乡村与城市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何不同?②乡村聚落按聚落中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挚煞治募钢掷嘈停?br>3.活动1:.把全班分成两大组:乡村组和城市组,观察投影“图4.16和图4.17”讨论: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每组派代表上台指图描述。在学生口头描述的基础上,共同填写下面的乡村与城市景观差异表:房屋道路修筑情况商店的多少学校的多少医院的多少有无农田有无果园有无鱼塘其它差异自然景观改变的大小密集度高度乡村城市4.活动2:.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有不同的景观特征。显示不同地区的村落景观A,B,C。讨论:哪个分布在亚洲?哪个分布在欧洲?哪个分布在非洲? (提示:亚洲乡村人口众多,村落中的房屋较密集;欧洲和北美洲乡村人口较少,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村落中的房屋较分散;非洲许多地方保留了较为原始的村落。)承转: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不仅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差异,而且即使同样是乡村,不同地区的景观也是不一样的。聚落受自然、经济等环境影响很大。二.聚落与环境1.显示图4.19“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讨论: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作为聚居地?土壤肥沃适于耕作水源充足(井、泉、湖滨、河畔等地)聚落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村、渔、矿地)交通便利(交通沿线和交汇处、沿海港口等地)图4.19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2.显示“平原景观图”、“高山荒漠地区景观图”讨论:目前世界上的聚落为什么较为集中地分布在平原地区,而高山、荒漠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的分布。教师讲述: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少有或没有聚落。3.录像介绍:“东南亚的高架屋”“西亚的村庄”投影显示:“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的景观图。讨论: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生根据讨论,填写下表(投影显示)当地的气候特点民居的建筑特点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教师归纳: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聚落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承转: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聚落的某些变化也给人类留下了很多遗憾。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两大组讨论:第一组讨论“聚落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的表现?”第二组讨论“为什么在聚落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和民居?”2.活动:①观看录像“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我国云南的丽江古城”“山西省的平遥古城”“江南水乡—周庄”,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些传统聚落。②图片显示“北京四合院”讨论:北京城市建设中关于四合院的不同观点和做法,你的看法如何?总结全课: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你知道或了解了关于聚落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学生归纳总结)投影显示: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结合本节的学习,说出自己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巩固练习:完成地理填充图册P27教学设计思路:1.从初一学生的年龄出发,尊重他们的语言习惯和审美情趣,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景观图片、录像,让学生多看多讲,增加趣味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2.采用讨论比较方式,开展“活动”,充分利用“活动”,通过学生亲自看、读、动脑,动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多设计一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有亲合力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引发共鸣,由已知引出未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