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聚落教学设计

乡村聚落教学设计

ID:9684580

大小:6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5

乡村聚落教学设计_第1页
乡村聚落教学设计_第2页
乡村聚落教学设计_第3页
乡村聚落教学设计_第4页
乡村聚落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乡村聚落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乡村形成的条件。  2.了解主要的乡村地域类型。  3.引导学生分析掌握乡村聚落形成的影响因素。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像资料,归纳总结成文字内容的地理能力。  2.引导学生读书、综合分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帮助学生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式。  2.提高学生对乡村景观美的深层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形成乡村聚落类型的影响因素是重点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自然环境因素。  2.解决办法  给出具体的个案——陕西三大乡村聚落分布状况,让学生讨

2、论、分析,再由教师由浅入深地逐步提出问题,得出结论。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像。  五、学生活动设计  1.阅读课文总结问题。  2.阅读图像资料,寻找异同,得出结论。  3.讨论、分析个案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4.观看录像资料,自填表格。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目标同前。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们看几幅投影图片:  1.肯尼亚的乡村  2.中国的小城镇  3.英国的中等城市  4.美国的纽约  这几幅图片展示了乡村、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景观,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它们都有一个共同

3、的用途,你们知道那是什么用途吗?  引导学生回答并由教师总结:都是供人类生活、居住、从事生产活动的地方。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的引言,找出聚落的定义、组成及分类?  1.聚落的定义: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亦称为人类住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衣、食、住、行”中的“住”。    请同学们对比这两种聚落存在的主要差异    板书课题第一节乡村聚落  如果我们把肯尼亚乡村聚落和美国大城市聚落对比一下,可以明显地看出两者的巨大差异,肯尼亚聚落规模很小,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我们把这一类称为乡村聚落。今天,我们首先

4、学习第一节——乡村聚落。人类最早出现时,是构木为巢,或洞居穴隐的,根本没有聚落。为什么会出现聚落?乡村聚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分布在什么样的地方呢?它们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三页“乡村的形成”。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并由教师总结:  乡村的形成条件  1.人类聚居的本性和需求(为什么)    2.乡村形成的历史条件(什么时候)  3.乡村的发展(发展历程)  4.乡村形成的区位条件(哪里)  古代村落遗址多分布在:    指导学生读图6.2、图6.3、图6.4,找出几幅图片中的乡村聚落景观的形态特征。  教师总结并讲解按照形态不同,将乡村聚落分类。    

5、过渡:为什么有的村落聚集,有的却是分散的呢?乡村聚落的集散主要受  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影响因素  指导学生阅读分析陕西省三大乡村聚落的分布状况表。让学生讨论形成这三个地区的聚落形态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逐步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与乡村聚落类型的关系。  过渡:除了自然环境的影响之外,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1)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中国南方水田农业区的乡村聚落表现为散居的原因,来说明农业生产方式对乡村聚落类型的影响。  (2)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北方喜群居,利于安全防卫。  教师总结:由于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方式以及文化传统三个因素形成了不同的乡村聚落类型,

6、使我国乡村聚落景观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3.区域差异  通过让学生观看南北方乡村聚落景观的录像资料,引导学生找出南、北方的乡村聚落差异并填表格。(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表格)  (三)总结、扩展  教师总结:对南北方的乡村聚落景观,我们已经作了一种由近及远、由微观到宏观的对比,看到二者之间由于地域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乡村风貌,这种区域差异体现了聚落的环境适应性。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乡村聚落的形成需要四个条件,而不同形态、不同风貌的乡村聚落主要由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各自的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所决定的。那么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城市聚落也是这样的吗?让我们

7、在下节课继续探讨。  课堂练习:教材第32页综合练习第一题选择题第一小题,第二题综合题第一小题。  七、布置作业  分析一下黄土高原窑洞聚落和南方少数民族木制阁楼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八、板书设计     (全国知名中学科研联合体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课题组编《素质教育新教案·地理·高中下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