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25107
大小:27.1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6
《张林杰_《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2.学生课前准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三、搜集徐悲鸿的资料。四、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2.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方面: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教材分析苏教
2、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课文层次清晰,过渡自然,用“更加奋发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词句,承上启下,转乘自然。另外课文首尾呼应,前文写外国学生因偏见而出言不逊,后文写那个学生,因徐悲鸿油画轰动世界而鞠躬道歉。文章前后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文章主题。这是一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好文章。教学重点是读懂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教学难点是通过探究外国学生态度前后变化的原因,感受徐
3、悲鸿爱国精神。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徐悲鸿的相关资料。多方面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奔马图》《八骏图》,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为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徐悲鸿;课终,利用百度搜索音乐《我的中国心》,让学生在歌声中进一步感悟徐悲鸿为国争光的可贵精神,从而升华情感。四、教学方法本课是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好教材。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重视朗读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指名读、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等等。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练读、有感情读的提高过程;读出文字里包含的情感,读出自己的阅读体验,
4、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本课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进而感悟人物形象。一、教学过程一、名画导入,揭示课题1.扣图引题 (1)出示徐悲鸿《奔马图》。【百度图片】奔马图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八骏图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2)引导讨论 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图?你知道这些激人奋进的马是谁画的吗?想知道他为什么能画得这么好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一代画师徐悲鸿,感受他不平凡的成才路。2.揭题释题(1)齐读课题 讨论“励”“志”各是什么意
5、思?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2)初次读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最想知道什么?(徐悲鸿为什么立志?立了什么志?结果怎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同时划下你不明白的地方。 2.指名逐段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质疑,你有哪些词不懂?指导学生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徐悲鸿立下的志向是什么?为实现志向,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一)诵读第1、2、3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徐悲鸿立下的志向是什么? 幻灯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1)这句话中的“
6、他们”是谁?“他们”原来是怎么看中国人? (2)指名读外国学生的话。 “天堂”在这里指什么?外国学生的话有几层意思?从他的话中你看出什么? (3)指导读第2自然段。(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成不了才”等关键词,读出外国学生的傲慢、欺人) (4)师:外国人的话多么令人气愤,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第3自然段,先说说该怎样读好这一节? (5)指名读。 (6)齐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思考讨论:“真正的中国人”是怎样的?(二)研读第4、5、6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注意理解“奋发”。 (2)比较句子。 出示:(a)从此,徐悲鸿更加奋
7、发学习。(b)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学习。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1)指名读两个句子,说说自己从第2句中体会到了什么。(2)指导读好第2句。 过渡:那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2.学习第5、6自然段。(1)默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2)读后交流。(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4)过渡:徐悲鸿如此刻苦,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学习的呢?(5)出示:徐悲鸿的生活__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