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中解读幼儿

在比较中解读幼儿

ID:36821527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6

在比较中解读幼儿_第1页
在比较中解读幼儿_第2页
在比较中解读幼儿_第3页
在比较中解读幼儿_第4页
在比较中解读幼儿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比较中解读幼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比较中解读幼儿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关注幼儿的主动学习和个别化教育,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尤其是解读幼儿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在实践中,我们对教师的解读能力进行了考察,发现很多时候教师往往被一些片面、表象化的东西所蒙蔽,不仅没能准确、客观地解读幼儿的行为表现,还常常误解幼儿的真实想法。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案例一早上苇苇和凯凯都进入了新游戏区——数字拼图区。该活动的操作方法是用不同形状的塑泡图片拼出1~6的数字。凯凯先取出一块黄色图片,然后分别取出红色与紫色的图片,随意地摆弄着,七凑八凑终于拼出了第一个

2、数字。接着,凯凯又用同样的方法反复摆弄,好不容易才拼出其他的数字。苇苇先取出一块红色图片,然后挑了蓝色与黄色的图片拼凑着,当感到图形不吻合时,她就继续在盒中翻找着,最后用三块红色图片拼出了数字“3”。接着,苇苇取出一块绿色图片,与刚才不同的是,这次她并没有急着拼图,而是将图片捏在左手,用右手继续在盒中翻找绿色图片。苇苇的左手已经捏了四块图片了,当她确信盒子中已没有绿色图片时,她便停止了寻找,将手中的图片一块一块拼起来,很快拼出了绿色的“5”。然后,苇苇又用同样的方法拼出了其他几个数字。刘老师的观察评价:苇苇

3、和凯凯对拼图游戏都很感兴趣,他们都表现得非常专注,独立性也很强,遇到一些小问题也没有急于向教师求助,而是通过反复尝试找到答案。可见,他俩的游戏发展水平相当。刘老师根据幼儿的游戏兴趣、关注程度及独立性,判断两个幼儿游戏水平差不多,但她忽略了一个细节。即苇苇在拼第二个数字图时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先找出所有绿色图片再拼的。这说明苇苇在拼完第一个数字图后已经发现每个数字是由同种颜色的图片组成的,反映了她善于发现、归纳的学习品质,与自始至终随意拼凑的凯凯有着很大的差异,遗憾的是这个关键因素被刘老师忽略了,因而得出了与客

4、观事实不符的结论。案例二娃娃家里,孩子们忙得不可开交,有的烧饭,有的扫地,有的在装修……一个男孩正在把娃娃家的东西一件一件地往小推车上搬,苹果、小碗、毛巾、热水瓶、奶瓶……吴老师在一旁观察了一会儿,终于走进娃娃家对男孩说:“东东,这是宝宝的小推车呀,装了这么多东西,宝宝怎么坐呀?瞧!宝宝要生气了,赶快把东西放回去好吗?”东东愣了一下,撅起了小嘴,有些不情愿地把推车中的物品一件一件放回去,接着把娃娃放进推车里,独自离开了。吴老师的观察评价:东东是班里年龄最小的男孩,平时他在游戏中表现出比较典型的小年龄孩子的游

5、戏特征,喜欢摆弄玩具,缺少游戏创意,游戏水平不够理想。今天他在娃娃家中又沉浸在独自摆弄材料的快乐中,满足于来来回回的搬运过程。对此,我没有强行阻止,而是通过游戏情景帮助他理解和发展游戏行为。吴老师的解读准确吗?我们随即在现场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东东说他想带宝宝去迪士尼乐园玩,这些东西都是给宝宝准备的。显然,东东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了,这对东东而言是一次飞跃,而吴老师却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东东只是在简单地摆弄,于是她连沟通表达的机会都不曾给予孩子,就直接予以制止。这样的解读指导非但没有推进幼儿的游戏行

6、为,反而干扰了他们的游戏兴趣和游戏想象。这两个案例都反映出教师在观察解读孩子时的主观判断和非理性思维。由此,我们认识到,每个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局限,即使是长期处在教育情景中的教师也不一定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幼儿的行为,很多时候教师只是自以为是地去解读孩子的行为,所以很容易产生一些不适当的教育行为。那么,怎样帮助教师更客观地观察、解读孩子,提高相应的能力呢?我们在教研活动中运用了比较解读法。“比较解读法”是指教研组成员各自观察同一情景中的对象,然后将各自的记录信息及分析放在群体中交流,比较每个人的解读与客

7、观事实的吻合程度,分析产生差距的关键原因,从而帮助教师在不断比较中反思、调整自己的问题,使解读逐步接近客观事实,为教师选择教育策略提供依据的一种教研方法。此方法一般在观察、解读儿童时运用,主要有三个步骤。1.独立观察此时,教研组成员在互不干扰的前提下,对同一情景中的同一对象进行独立观察并作详细记录,然后对记录素材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写出自己的解读意见。这个过程以个体思考为主,真实反映出教师的观察判断能力。2.比较分析此时,教研组成员各自阐述记录的信息及解读意见,组织者则引导大家将个体的记录材料及解读意见进

8、行整理归类,然后比较、分析其中的异同点,判断个体的解读是否与客观事实相吻合。3.反思调整此时,教研组成员一起对个体的观察解读进行分析、反思,寻找其中的原因:是因为观察不细致,从而难以发现幼儿情绪、行为的蛛丝马迹吗?是因为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准确,从而难以判断幼儿行为背后的思维特征吗?是因为对幼儿所处的环境要素不敏感,从而难以建立信息间的联系吗?然后尝试调整教育策略。以下是一个利用录像开展“比较解读”的教研案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