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叙事特征研究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叙事特征研究

ID:36799747

大小:624.7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5

上传者:U-145848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叙事特征研究_第1页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叙事特征研究_第2页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叙事特征研究_第3页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叙事特征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叙事特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佳作点击I栏目主持:东方媒对“高帅富”和“成功人士”连篇累牍的报道,以及整个社会关于“成功梦”的塑造与追寻,无不是以追求财富和优裕轻松的生活有关,与所谓时尚舒适的生活有关。在这样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中,“劳动”是一种低贱的、惩罚性的、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是为了谋生而不得不从事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劳动”所具有的正面伦理意义也正在消逝。在此意义上,《舌尖上的中国》通过镜头和解说词的叙述而重新赋予了“劳动’却“劳动者”以尊严,“劳动”不再是一种低贱的行为,而是一种“德性之美”,在伦理上是一种被赞美的行为。因此,在镜头的运用上,我们看此而成为人的美德(德性)。到《舌尖上的中国》大部分镜头都花在劳动者如何通过2.关于“想象的共同体”的建构劳动来寻找原料、加工食材上,而并非传统的美食节目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著作《想象的共同体——那样将主要镜头放在厨房里的制作和品尝上。在具体镜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中,安德森将民族视为“想象头的表现上,则通过特写镜头的运用、同期声和解说词的共同体”。他说:“遵循着人类的精神,我主张对民而重新赋予“劳动”以光辉和美好,重构了“劳动”的正族作如下的界定: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面伦理意义。比如,在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讲述挖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藕的叶茂荣和叶圣武兄弟俩时,除了拍摄f电1门挖藕的镜共同体。”③也就是说,民族是以“想象”的方式建构的,头,还特意突出了他们的同期声:“我们在那个市场上看语言/大众传媒在民族被建构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到藕,我们心里就有一种感觉,这个藕是不是我们挖出的意义,民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人造物”,这一观来的,这是不是出自我们的手,⋯⋯有一种亲密感。”在点已被学术界普遍接受。这里,人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异化”的关系,而《舌尖上的中国》在受到观众热烈追捧之际,有人是人作为“劳动”的主体而显示出的精神上的满足与自认为该片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片”。虽然这并非创豪感。“劳动”由此而呈现出浓烈的道德和美学因素。同作人员的初衷,但毋庸置疑,片子的传播效果却激起了样的影像叙事表现在第二集《主食的故事》中,当拍摄绥人们对国家、家乡、民族的记忆。其实,与其说这部片德老汉老黄揉糜子面时,镜头以特写的方式展示了老黄子是爱国主义教育片,毋宁说它通过影像叙事而唤起揉面时脸上密密分布的汗珠,此时的汗珠已不再是城市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热爱、强化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文化语境中的“细菌’,、“脏”的代名词,而是关于“劳动”从而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在当前的社会语境中,现的美学呈现。老黄在生火时的同期声“辛苦就赚来钱,不代性的“流动性”(鲍曼语)以及城市化,无情地摧毁了干、懒的人没人给他钱”,在指向了“劳动”的现实意义之传统家园的物质基础。现代人普遍的“飘零感”和“无家时,也将古老的勤劳致富的社会伦理重新张扬。而在第可归感”油然而生。于是,民间传统往往承担了传递和六集《五味的调和》中,拍摄老李在海边采摘紫菜时,镜强化民族认同的重要的象征功能。体现在《舌尖上的中头选择了摘紫菜的老李置身于一波波不断来袭的波浪国》,这一民族认同的方式就是到民间去,到各地风俗之中,宛如“老人与海”的现实呈现。而在片子的片花中文化中去呈现中国的饮食文化。这在观众的观看体验那些劳动者和自己的劳作成果在一起时的灿烂笑容,更中得到了回应:“美食里蕴含着中华文明,能够感受到是将“劳动’,赋予了美学意义。艰苦的谋生“劳动’在这里民族的伟大。我不仅饿了,也流泪了。”n通过摄像机的镜头运动而被赋予了“坚韧’,、“悲壮”这样在具体的影像叙事中,《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各种的情感意义和美学指向,从而达到了对当下社会语境中叙事手段来强化人们对民族这一“想象的共同体”的“劳动”伦理的颠覆性转换,“劳动”以饱含感隋和道德的认同。首先,本片所拍摄的地域跨度极大,从香港到内方式而成为人们传达自身生活意义的载体和对象,并由地,从南到北各个地方的美食及其制作都呈现于其间。29 佳作点击l栏目主持:东方因此,在空间的轴线上使民族共同体作为“中华民族”角进行叙述的解说。在叙述视角上,《舌尖上的中国》贯这一共同体而出现;其次,在具体表现美食的过程中,穿始终的是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也即“上帝之声”。在同囊括了以汉民族为主的整个中华民族。在节目中,除了一集中,在空间上,叙述者可以向观众讲述横跨数千公汉民族的美食而外,侗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壮里的毫无联系的多个地方,如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族、苗族和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美食都被精心做了描就出现了香格里拉的松茸、湖北的莲藕、东北的捕鱼、述,这使本片的“中华民族”这一认同对象得到了更为浙江的冬笋、大理的火腿等等,如此宏阔的地域叙述,丰满显著的呈现。第三,《舌尖上的中国》在解说词中并只能依赖全知全能的权威叙述者来呈现;在具体的叙不强调地域和族裔,而是着力强调“中国人”这一观念。述对象上,则通过“上帝之声”叙述了那些彼此之间终在片中,“中国人”一词频繁出现,以第二集《主食的故其一生也不能相识的各个地方的美食制作者。这些生事》中的解说词为例,“中国人”一词俯仰皆是:“只有活于乡野之间的个体,在意义的构成上是散落的珍珠,中国人的祖先,从水煮食物的原理中获得灵感,并使中只有通过权威叙述者的叙述,这些个体才成为意义生国成为最早用蒸汽烹饪的国家”;“聪明的中国人”;“中产链上的有机组成。因此,《舌尖上的中国》选择“上帝国人用豆腐表达了自己柔软变通的适应性”⋯⋯在这之声”作为主要叙述者的原因,在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些解说词中,“中国人”是一个通过修辞手段而获得光以其“全知全能”而成了一个权力强大的主体,按照其辉形象的意象:“聪明”、“柔软变通”、“灵感”这些词极自身的视角建构知识、意义并灌输给受众。换言之,权富情感色彩和正面内涵,经过这些词语的修辞,“中国威叙述者能在“意义的建构和传递”层面发挥巨大的作人”被呈现为一个既具有道德智慧又具有浓厚美学色彩用。“他”纵横捭阖,追古溯今,在广阔的地理空间和久的形象,从而唤起观众对于“中国人”——这一民唉形象远的时间维度之中介绍着地方美食的制作、风俗与历的指代的认同。不可忽视的是,片中以“中国人”这种第史。通过这些民间风俗与历史的叙述,食物已经不仅仅三人称指代方式代替了纪录片解说词中常用的“我们”,是果腹之用的食物,更是凝聚着艰辛的劳动和浓厚情在词语的意义指向上形成一种更为宽泛的“召唤”结构,感的“乡愁”,是经过悠久历史积淀而成的民族情感和吸引着受众加入“中国人”这—概念的“召唤’从而完成认同的化身。这就是权威叙述者通过其叙述而建构起对民族的想象性认同。第四,是采用“回到民间”的立场。来的意义。在本片中,被呈现的美食大都在乡野之间,在民间那些同时,权威叙述者还通过解说词而左右观众朝着作散落的个体之中。而对于民族认同感最为重要的因素之者预先设定的方向进行解读。如在第七集《我们的田野一就是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在本片中,民族的历史与中》,在片头的导入中,称赞中国人“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传统表现为民间各种历史悠久的饮食。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智慧无处不在’,o在第三集《转化的灵感》中,画面上是云南建水豆腐的制作,解说词却将画二、叙事手段的运用:个体叙事与“上帝之面做了历史的延伸:“这些一脉相承的制作细节,让人联声”的结合想到几千公里外的中原腹地,在那里,中国的豆腐从诞生“叙述者”是叙事文本分析中最重要的概念。“叙述到兴盛,一路走过2000年。’,j函过这些解说词,豆腐作为一者”之所以重要,在于“他”体现着作者对文本叙述形式意种历史的载体和展示而出现,而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味上的审美选择,通过“他’彰显出作者的意图与风格,枝蔓细节也经由一种普通食物而联系了起来。正是在此故事的重心与指向,观众的视野与目光所在。叙述者行为意义上,《舌尖匕的中国》所要表达的是美食,但又不仅仅中最为重要的是舾观角。《舌尖匕的中国》之所以威动,只是美食而已,它通过权威叙述者在历史、地理、风俗等Q与其叙事视角的选择密不可分。方面的叙述,表达着对民族的情感和认同。“我们完全有1.全知全能的叙述者理由这样说,在一些特定的状态下,纪录片解说词的‘声历史文化类纪录片通常从故事外部视点来叙事论音’是存有野心和‘控制欲’的,它总是或公开、或潜伏l述。格里尔逊曾经把以解说词形式出现在纪录片中的地以改变观众的思想认识或隋感态度为主要目的,并且≮声音称作“上帝之声”,形象地比喻了这种采用全知视足替趺生传播学家所谓的‘涵化’作用。”④一3O 佳作点击I栏目主持:东方2.个体叙事与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化和观众群体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放弃正面直在后现代语境中,宏大主题和权威的叙述方式被视现实社会的种种重大社会问题、缺乏对普通人生活认为是主观性的说教,其效果的有效性也在减弱。因的关注,也是纪录片缺乏关注的重要原因。从这个角此,作为宏大叙事的反动和补充,个体叙事成为创作者度而言,《舌尖上的中国》的取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的重要叙事手段,通过这种方式能更好地受到受众的例,它既直面中国普通人生活的现实,同时又勾勒出接纳。就《舌尖上的中国》而言,创作者大量运用个体叙一个超越意识形态与地域、阶层差异的民族共同体,事,片中的每一种食物的制造者都会说明他们的具体各个阶层的观众都从中得到心理的抚慰。其次,在镜姓名、居住地和职业,对他们的劳作给予温情的刻画和头语言上,镜头的快速切换、多采用平视视角的拍摄赞美。除了刻画劳作过程之外,片子还将劳作者刻画为和编辑手法,运用精美的画面和考究的解说词来营造自己劳动成果的享用者:载满芋头的归舟上哼着小曲视觉盛宴,同样是值得借鉴的经验。的老夏;冒险在湿滑的礁石上采紫菜后,沏一杯浓茶就然而,在《舌尖上的中国》用精美的画面、考究的着烤紫菜的惬意的老李,在窑洞里吃着面片汤的老黄,解说词营造“田园中国”的意境之时,也存在某些问题。就着藕炖排骨下饭的挖藕工人⋯⋯这些劳动者不仅是本片的解说词在写作上最主要的策略是将食物以及普美食的生产者,同时也是美食的享用者。正是在此意通人制作食物的过程上升到东方价值观的层面上,从义上,“劳动”的伦理得到了重新书写——“劳动”是一而体现纪录片的文化品位和积淀。但正是在这一策略种主动的、富有情感和道德意义的选择,是个体价值的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看到在各集之中为了凸显价值观实现和自足的情感体现。这正是千百年来中国的田园的存在,而在解说词中反复运用“中国人的智慧”、“古生活让人渴望的原因,也是人们在观看本片时产生“乡老的”、“神奇的”、“完美的融合”、“绝妙组合”等修饰愁”的原因。在现实中,这种个体叙事的方式得到了观语,观众在感到同义重复的同时,也不免有叙述者人为众的大量认可。一位离开家乡西安来到北京工作的名地拔高所叙述对象之感。换言之,由于叙述主体过于急叫王昕的女孩称:“这个片子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通迫地要将食物的制作上升到哲理层面,从而导致了解过美食讲述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它让我又回到了童说词的夸张与拔高。年,仿佛看到妈妈做的饭。’@对这些普通人的故事的叙述,是在大时代里撷取一朵朵浪花,通过对他们的叙述注释:而获得了观众的认同,同时成就了片子的叙事意旨。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研讨会发言摘登:让世在采取个体叙事的方式的同时,由于个体生活天然界感知中国酋》,《光明日报》,2012年6月1日。的琐碎、个别性和独立性,因而导致了叙述的碎片化。②蔡翔:《劳动或者劳动乌托邦的叙述》,《文艺理一方面,《舌尖上的中国》在一集中往往要叙述多个地方论与批评》,2009年第6期。的美食,涉及到众多个体,在有限的时间容量之内对这③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主么多个人和食物进行表现时,必然会导致截取个体某一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教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生活和制作的片段来表现,因而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个年,P4。体叙事的碎片化;另一方面,众多个体的碎片化叙事又④倪祥保、朱文婷:《纪录片理念与解说方式》,《中要求权威的全知叙事来统摄和平衡,使之在意义的指向国电视》,2011年第3期。上明晰起来。如此,个体叙事、碎片化叙事和全知叙事⑤姬少亭、王珏玢:《(舌尖上的中国)讲述中国百有机结合起来。姓与食物的故事》,2012年5月27日,新华网http://news.x]nhuanet.com/loca~0127/c112044286.him。n了三、借鉴与反思3Q在叙事手段和镜头语言上,《舌尖上的中国》为我(作者系文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自新世纪以来,中国纪录院教师)片逐渐淡出观众视线。这自然有传媒日益严重的商业(责编大木)3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