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教育理论研究回溯_以民国时期为例

创造教育理论研究回溯_以民国时期为例

ID:36784625

大小:321.2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5

创造教育理论研究回溯_以民国时期为例_第1页
创造教育理论研究回溯_以民国时期为例_第2页
创造教育理论研究回溯_以民国时期为例_第3页
创造教育理论研究回溯_以民国时期为例_第4页
创造教育理论研究回溯_以民国时期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造教育理论研究回溯_以民国时期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07年7月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ul.,2007第4期JournalofNa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No.4创造教育理论研究回溯———以民国时期为例王伦信(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上海200062)摘要: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20余年的创造教育研究中,除对陶行知等个别人物外,几乎没有对我国民国时期创造教育理论发展的有效回溯。梳理民国时期创造教育理论的引入和发展、主题和基本观点及其影响因素,呈现和评述民国时期我国创造教育理论的概貌,无论是对认识历史,还是借以观照现实,都是十分必要的。

2、关键词:民国时期;创造教育;稻毛诅风;太玄;陶行知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4608(2007)0420091206“创造教育”一词在我国成为常用的教育语汇是十分必要的。是在1980年代初我国刚刚实施改革开放之时,以后一、民国时期创造教育理论的引入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创新能力对于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创我国创造教育观念在“五四”前即从日本引入,造教育”也成为教育理论研究中经久不衰的主题,而后有不少学者通过译介和论述等形式对创造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成

3、为教进行倡导,在“五四”前后和1920年代初形成了一育改革所追求的重要目标。然而在20多年的“创次创造教育研究的小高潮。造教育”理论研究中,人们除了对陶行知等个别熟约在1910年代初,日本学者稻毛诅风(名金七,悉的人物之外,几乎没有注意到我国民国时期号诅风,1887—1946)即开始致力于创造教育的研(1912—1949)在创造教育方面所积累的研究和传究和倡导,并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后来有千叶命吉等播基础,遑论对这一时期创造教育思想成果的继承学者加入,使创造教育成为日本大正年间(1912—和反思。近年来,已有个别学者注意到这一现象,1

4、926)最重要的教育主张之一。至1923年,稻毛诅如刘仲林在比较东西方创造教育的特质时,提到风已有《创造教育之理论与实际》、《创造本位之教[1]日本学者稻毛诅风的著作《创造教育论》,这是育观》、《创造教育论》等多部关于创造教育的著作[3]1920年代我国引入的最重要的创造教育论著;陈问世。志科对创造教育历史研究中几乎众口一词地将陶通过对民国时期三种重要教育刊物《教育杂[2]行知作为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倡者提出了反证。志》(1909年至1948年商务印书馆发行,下同)、《中但是由于迄今我国大陆对民国时期创造教育的传华教育界》(1912—1

5、950)、《新教育》(1919—1925)播和研究成果尚缺乏初步的介绍,在目前创造教的所有篇目的检索及笔者所见,1917年发表在《教育研究中罔顾民国时期成果的现象仍在延续,因育杂志》第九卷第十号上的《儿童创造力养成法》一此对民国时期创造教育传播和研究情况进行基本文应是我国最早以创造教育为主题的文章,作者署评述,无论是对认识历史,还是借以观照现实,都名“天民”。该文在指出国民创造力之于文化改造收稿日期:2007202222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04JZD00024)作者简介:王伦信(1961—),男,华东师大教育学

6、系副教授。—91—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之后,分三个部分分别就相国近代著名的生物学家、新中国成立初曾担任重庆关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一部分论及我国国民创造力大学校长的周太玄(1895—1968)。周太玄于1919不发达的原因。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充满智慧年2月1日起程赴法国留学,直到1929年在法国获和具有创造能力的民族,无论在精神文明还是在物得理学博士学位,1930年回国任成都大学和成都师[6]2932294质文明上都有辉煌的创造成果。后来国民创造力不范大学教授。所以1919年2月以后太玄多见进步反而日益衰退,皆因人才教育务虚而不务实

7、,篇关于创造教育的文章均寄自法国,其中有他对欧以诗赋、策论和八股为主的科举教育更是“摧折铲洲教育的观感和领悟。除创造力之唯一武器”。第二部分梳理了教育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译介和传播,以及部分学者结演进的四个阶段,即从最初的暗诵时代,经观念主合中国教育改革实际所作的讨论,到1920年代初,义、发表主义时代,到当前的创造主义时代,喻示创创造教育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教育界颇具影响的教育造教育是一种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未主张,成为一部分人士在讨论教育问题时常引用的来趋势。第三部分分析创造力的心理基础和教育上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让“创造教育

8、的势力,遂遍及[7]应注意的要点。认为创造力的心理基础包括锐敏的各科教授的上面”,成为创造教育倡导者对中国观察力、确实的观念联想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清晰未来教育发展的期望。部分学者更将培养创造的精合理的判断推理能力,还包括构成的兴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