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60827
大小:1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4
《25.杜甫诗三首(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工作者《名师测控》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教学内容:《杜甫诗三首》教学课时:2课时知识与能力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诵读法、诗歌境界教学法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望岳》《春
2、望》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今天,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2.简介作者及背景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杜甫: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这三首诗写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
3、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3.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岱宗()决眦()溅泪()簪()逾墙()戍守()......老妪()幽咽()4.杜甫字子美,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著有“三吏”,另外两篇分别是和。合作•探究•展示一、辨音识字,扫除文字障碍1.给加粗字注音。(1)岱宗夫如何岱(dài)(2)决眦入归鸟眦(zì)(3)白头搔更短搔(sāo)(4)浑欲不胜簪簪(zān)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1)造化钟神秀钟:聚集(2)阴阳割昏晓阴:山
4、的北面阳:山的南面人工作者《名师测控》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3)会当凌绝顶会当:终当、终要凌:不尽(4)浑欲不胜簪浑:简直(5)荡胸生曾云曾:通“层”二、朗读课文1、播放录音,学生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3、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节奏、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4、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竟境美。三、阅读赏析《望岳》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首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到底怎样呢?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叹
5、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语出惊人,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欣赏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这两句是远望泰山所见的高大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这是近望泰山所见的景象。“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仔细看才能看见。这是细望泰山时所见的景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这显然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2、理解赏析诗歌的竟境美。(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
6、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凌云的壮志,勃发的雄心,表达了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3)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1、唐朝盛世。2、诗人年轻,意气风发。3、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3、学生齐背《望岳》。《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
7、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力的反差怎能不使人触目惊心呢!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曾几何时,竟被毁坏到了“无余物”“无人”的地步,是何等可悲啊!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春望所感,作者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人工作者《名师测控》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