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杜甫诗三首9.23

25.杜甫诗三首9.23

ID:38779160

大小:542.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6-19

25.杜甫诗三首9.23_第1页
25.杜甫诗三首9.23_第2页
25.杜甫诗三首9.23_第3页
25.杜甫诗三首9.23_第4页
25.杜甫诗三首9.23_第5页
资源描述:

《25.杜甫诗三首9.2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四川成都杜甫“草堂”里,有两副对联:“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是朱德撰写的;“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撰写的。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由于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所处的时代,被后世称为“诗史”。今天,请随我一同走进《杜甫诗三首》,去领略一代诗圣的豪情与哀情。1.反复诵读杜甫的三首诗,品味感悟三首诗歌精美的诗歌语言。2.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

2、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3.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魅力,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赏读《望岳》和《春望》杜甫是唐代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读他的诗作,我们往往就会觉得有一个衣衫褴褛、沉郁寡欢、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向我们真情诉说。但是,今天学习的这首创作于青年时代的诗作,我们就会看到另一面的杜甫,一个雄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的杜甫,一个满腔抱负、满腔豪气的杜甫。望 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3、一览/众山/小。春 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作品链接二十岁的杜甫,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至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岳”即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

4、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一)《望岳》1.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岳》的意思。【交流点拨】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集中在泰山,山南山北的明暗由高拔的岱宗分割。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终要登上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2.读懂诗情。(1)《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交流点拨】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2)作者笔下的泰山有什么特点?【交流

5、点拨】高大雄伟,神奇秀丽。(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3.名句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饱含哲理,请你简要品析其精妙之处。【交流点拨】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两句是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从中可见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二)《春望》1.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春望》的意思。【交流点拨

6、】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心。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2.读懂诗情。(1)诗歌描写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交流点拨】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古诗词中许多名句包含哲理,请你再写出几句富有哲理的诗句并简要说明其包含的哲理。【交

7、流】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望远)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4.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抓住关键,才能有所突破)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未来充满无限希望)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实践出真知)赏读《石壕吏》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

8、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得最广。4.背景链接《石壕吏》写于战乱流离时期。在短短两三年中,由于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杜甫携带家眷和逃难的百姓一道受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