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16556
大小:9.32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5-10
《《人体局解腹部》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结肠(一)分部、位置及毗邻1.升结肠:一般无系膜,长12~20cm。结肠右曲内侧为右系膜窦、回肠袢;外侧为右结肠旁沟,向上通肝肾隐窝,向下通右髂窝、盆腔。升结肠病变可累及腹膜后隙、肝下、以至盆腔。2.横结肠:有系膜,呈弓形。上方有肝、胃;下方有空、回肠。结肠左曲高于右曲,有膈结肠韧带与膈相连。3.降结肠:无系膜。内侧为左肠系膜窦、空肠袢,外侧为左结肠旁沟。向下通盆腔。4.乙状结肠:有系膜。自左髂嵴至第3骶椎。横过髂血管、输尿管的前方。活动性大。乙状结肠系膜左侧有乙状结肠间隐窝。盲肠、结肠形态特点: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二)血
2、管:1、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的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来自肠系膜下动脉的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他们的分支在结肠边缘吻合形成动脉弓,称边缘动脉。肠系膜上a.胰十二指肠下a.空、回肠a.回结肠a.阑尾a.右结肠a.中结肠a.肠系膜上v.肠系膜下a.左结肠a.乙状结肠a.直肠上a.肠系膜下v.3、边缘动脉:发出直动脉,环绕肠管并进入肠脂垂。手术时不可随意牵拉肠脂垂。4、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三)淋巴分4级淋巴结结肠壁上淋巴结结肠旁淋巴结中间淋巴结肠系膜上、下淋巴结四、肝门静脉系由肝门静脉及其属支组成特点无瓣膜起端与末端
3、皆为毛细血管肝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经肝门入肝肝门静脉的合成与走行胰颈后方肝血窦肝V下腔V52.02%13.29%34.69%肝门静脉收集范围腹腔不成对脏器。(除肝脏外)即胆囊 脾 胰胃以下的消化管道)肝门静脉属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附脐静脉胆囊静脉幽门前静脉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之间的主要吻合及其临床意义1肝门静脉→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食管静脉→奇静脉→上腔静脉肝门静脉高压时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导致----呕血。髂内静脉下腔静脉直肠静脉丛肝门静脉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髂总静脉直肠下
4、静脉2肝门静脉高压时直肠静脉曲张破裂导致------便血肝门静脉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胸腹壁V腋V锁骨下V头臂V上腔V腹壁浅V大隐V股V髂外V髂总V下腔V3肝门静脉高压时脐周静脉网曲张-----海蛇头肝门静脉→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脐上:(浅面)胸腹壁静脉→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深面)腹壁上静脉→胸廓内静脉脐下:(浅面)腹壁浅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深面)→腹壁下静脉海蛇头第五节腹膜后间隙一、概述:腹膜后间隙:介于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上起膈,下至骶骨岬,两侧连于腹膜外筋膜。向上经腰肋三角与后纵隔相通
5、,向下与盆腔腹膜后间隙相通。内有胰、十二指肠大部、肾、肾上腺、输尿管腹部、大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二、肾(一)位置与毗邻:1.位置:脊柱两侧;左肾高(T11~L2)右肾低(T12~L3)上端近,下端远;两肾门相对(L1);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中部,右肾后面上部。在腹前壁位于第9肋前端在腹后壁位于第12肋下缘与竖脊肌外缘的交角处称脊肋角。肾病变时,此处常有压痛或叩击痛。2.毗邻:肾毗邻共同点:上方--肾上腺;下内方--肾盂、输尿管。内后方--交感干;内侧--大血管,左有腹主动脉,右有下腔静脉。两肾后面:有第12肋,第12肋以上与膈、
6、胸膜腔相贴,第12肋以下为肋下血管、神经、肌。腰大肌及生殖股神经;腰方肌及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腹横肌两肾前面毗邻不同:上部:胃后壁、脾左肾前面中部:胰尾下部:空肠袢及结肠左曲上部:肝右叶右肾前面中部:内侧缘十二指肠降部下部:结肠右曲(二)肾门、肾窦、肾蒂由前向后: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向下:肾动脉、肾静脉、肾盂。(三)肾血管、肾段1.肾动脉和肾段肾动脉平对第1-2腰椎间盘起于腹主动脉。右肾动脉长,经下腔静脉后方入肾。少数2支,偶见多支。入肾门前先分为前、后2干,再分为肾段动脉。肾段动脉有5支,其间缺乏吻合。肾段:每条肾段
7、动脉分布的肾实质区域称肾段。共5段: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后段。肾动脉的变异:常见上极动脉、下极动脉,多起自肾动脉、腹主动脉、腹主动脉与肾动脉起始部的交角处。2、肾静脉(1)肾内静脉无节段性分布,有广泛吻合。(2)左、右肾静脉的属支不同:右肾静脉:无肾外静脉汇入左肾静脉属支有:左睾丸(卵巢)静脉、左肾上腺静脉;可与周围的静脉吻合,左肾静脉约有半数以上与左腰升静脉相连,经腰静脉与椎内静脉丛、颅内静脉窦相通,因此左侧肾和睾丸的恶性肿瘤可经此途径向颅内转移。变异:双肾静脉(五)被膜1、肾筋膜:分前、后层。在肾的外侧两层融合,续于腹
8、横筋膜。在内侧,前层越过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前方与对侧相连。后层与腰大肌、腰方肌筋膜汇合附着于椎体。在上方,前后两层融合与膈下筋膜相续;在下方,两层分离,前层消失于髂窝的腹膜外筋膜中;后层与髂筋膜相愈着。前、后层的间隙向下通直肠后隙。可做腹膜后充气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