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08704
大小:61.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4
《自拟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自拟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通过观察自拟中药治疗不同病因所致慢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得出自拟中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优于西药治疗。【关键词】自拟中药肝纤维化治疗笔者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自拟中药治疗肝纤维化患者43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慢性肝纤维化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诊断均符合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通过的《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所定标准,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证者
2、。治疗组43例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病程1-17年,平均9年。对照组43例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20-72岁,平均46岁;病程1-21年,平均11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1.2.1对照组针对不同的病因,按相关指南和标准,采取具体的用药方案进行个体化治疗,给予抗炎护肝、抗病毒及对症治疗。41.2.2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其药物组成是以柴胡10克,赤白芍各30克,当归20克,川芎20克,白苍术各1
3、0克,枳壳实各10克,茯苓20克,士元20克,大黄10克,茵陈30克,甘草10克,丹参30克为基础方,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随症辨证加减,如胁肋胀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莪术等活血通络止痛;脘腹满闷胀痛者,加砂仁,莱菔子,厚朴,二丑等消食导滞除胀满;湿热重者重用茵陈,大黄或加栀子,虎杖,龙胆草,黄芩等清热利湿退黄。煎服方法:每日1剂,用我院中药煎药机统一煎煮,每剂煎药液600毫升,煎后分装300毫升,分早晚服用。疗程6个月。治疗期间禁止饮酒;宜清淡而富有营养饮食;劳逸结合;生活工作规律;勿情志刺激;勿过劳
4、。1.3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临床症状包括纳差、腹胀、乏力、上腹不适或肝区疼痛等;治疗前的基线检查与治疗后12个月的随访结果。其中B超检查肝脏、门静脉、脾脏及脾静脉的大小;肝功能(TBiI、ALT、AST、A/G),血清学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为主要观察指标。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2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血清肝纤四项指标及B超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2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无
5、显著差异(p>0.05)。2.3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4治疗组B超肝脏实质,门静脉及脾脏和脾静脉的大小等有显著的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42.5两组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3讨论中医文献中没有“肝纤化”的病名。但“胁痛”、“黄胆”、“积聚”、“鼓胀”等的某些证型(肝郁脾虚)与西医的肝纤维化非常相似。我们以“胸胁胀或痛、胃脘胀满或闷痛、纳差乏力、或肤便俱黄”等为主要证侯表现,辨证
6、归纳为肝郁脾虚型的患者为观察对象。肝郁脾虚证型是肝胆病证演变过程中的一个过渡环节,其病位在肝、脾;其病性气郁血滞、脾虚湿阻;其病因是饮食不节、情志刺激、虫毒感染、病后续发、湿热疫毒;其病证是“胁痛”、“黄胆”、“积聚”、“鼓胀”。上述各种致病因素一方面作用于肝脏,致使肝脏的疏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气机的失常、血液运行异常。另一方面作用于脾,则脾脏的运化功能失常,水谷不化或湿邪困脾等临床病症。该阶段是肝脾病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证侯,是肝脾病证病机证侯的转折点,亦是治疗的转折点;治疗大法应该为疏肝理气,健
7、脾利湿;方药采用自拟中药汤剂,该方具有“疏肝健脾、活血通络”功效,具有承上启下(肝主疏泄,脾主运化)的治疗作用。方中柴胡、川芎、枳壳有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赤白芍、当归、血参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枳实、苍白术、茯苓、甘草有健脾利湿行气除胀之功;佐大黄、茵陈以清热除湿,全方合而用之有疏肝健脾,活血通络之功。通过6个月的治疗,这部分患者不论是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如检测LN、HA、LV-C、PCⅢ4水平,可动态观察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病情变化及作为其治疗后疗效评价的有用指标)。还是肝功能、B超影像学(肝包膜变光
8、滑了,实质结节增粗增强的光点明显改善了,门静脉脾静脉不同程度的变窄了,脾脏变薄了)指标等都有显著的改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值得我们进一步观察总结。参考文献[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6,16(5):316—320.[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56—60.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