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07936
大小:65.1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4
《瑞巴派特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瑞巴派特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瑞巴派特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瑞巴派特+法莫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B组给予铝碳酸镁+法莫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C组给予硫糖铝+法莫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结果:在总S期和S2期获得率以及溃疡直径减小程度等A组明显高于B、C两组。结论:瑞巴派特是促进溃疡愈合方面疗效较高的药物。【关键词】瑞巴派特;胃溃疡 ClinicialObservationonRebamipideinTreatingPatientswithGastricUlcer Abstract:Objective:
2、Tostudytheeffectofrebamipideonthepatientswithgastriculcer.Method:93examplesweredividedintoA、B、Cthreegroupsatrandom,A:rebamipide+famotidine+amoxicillin+metronidazole;B:hydrotalcite+famotidine+amoxicillin+metronidazole;C:sucralfate+famotidine+amoxicillin+metronidazole.Result:groupAobviousl
3、ypriorthangroupBandCinthereducedegreeofgasticulcerdiameterinphaseS.Conclusion:Rebamipideisvaluabledrugintheclinicaltreatmentwithgastriculser.6 Keywords:Rebamipide;Gastriculcer 胃溃疡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难愈性,且容易发生癌变的疾病,治愈胃溃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前瞻性收集胃溃疡患者,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几种胃粘膜保护剂的疗效,结果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对象:选择自2004年
4、3月至2006年12月,因胃溃疡在本院门诊治疗的病人93例,年龄18~50岁,经胃镜、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胃溃疡(A1期),入选前3d已停用其它药物。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1例。 1.2方法: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查胃镜,其中A组失访2例,B组失访1例,C组失访4例。A组:给予瑞巴派特0.1tid+法莫替丁20mgbid+阿莫西林1.0bid+甲硝唑0.4tid,一周后只用瑞巴派特、法莫替丁治疗5周;B组:给予铝碳酸镁2片tid+法莫替丁20mgbid+阿莫西林1.0bid+甲硝唑0.4tid,一周后只用铝碳酸镁、法莫替丁治疗5周;C组:给予硫糖铝1.0tid+法
5、莫替丁20mgbid+阿莫西林1.0bid+甲硝唑0.4tid,一周后只用硫糖铝、法莫替丁治疗5周。6 1.3观察内容:治疗前14C呼气实验,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4C呼气实验,两次复查均为阴性才确认HP已根除。胃镜下观察HP感染状况(快速尿素酶实验或病理荧光染色阳性为阳性,两项均阴性为阴性),治疗前后溃疡直径,溃疡总S期(S1期+S2期)获得率及S2期获得率,溃疡部位(胃体、胃角、胃窦)。 1.4统计学方法:用SAS软件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以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B、C各组男女性别比例、平均年龄、溃疡部位、治疗前PH感染状况
6、均无显著差异,P值>0.05。 2.2HP根除率:A组86.7%、B组82.3%、C组71.2%。三组相比,A组的根除率高于B组的倾向,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B组的根除率明显高于C组,P值<0.05。 2.3胃溃疡治疗6周后,A、B、C三组溃疡中,S期获得率分别为95.2%、85.0%和81.6%,S2期获得率分别为73.4%、41.3%和33.6%6。结果显示A组的总S期、S2期获得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值<0.05,B和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后A、B、C三组溃疡直径见表1。表1治疗前后溃疡直径变化(略) 2.4其它:此
7、外病人上腹痛、烧心症状的严重性分为无、轻度(有症状但能耐受)、中度(明显不适并对正常活动有影响)、重度(严重不适无法正常活动)。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一周后症状改善程度A组和B组相接近,C组较差,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 3讨论 瑞巴派特(商品名:膜固思达)是一种新的粘膜保护和溃疡愈合药物,保护胃粘膜免受许多有害药物的破坏,促进溃疡的愈合,提高疤痕的质量,减少复发。尽管以前的研究显示,瑞巴派特能通过诱导COX-2刺激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但这一诱导作用的分子学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瑞巴派特能作用于EGF及其受体COX-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