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龙牡汤联合西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

柴胡龙牡汤联合西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

ID:36707621

大小:64.1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4

柴胡龙牡汤联合西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_第1页
柴胡龙牡汤联合西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_第2页
柴胡龙牡汤联合西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_第3页
柴胡龙牡汤联合西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_第4页
柴胡龙牡汤联合西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柴胡龙牡汤联合西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柴胡龙牡汤联合西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关键词】柴胡龙牡汤;帕罗西汀片;焦虑症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主的神经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与处境不相称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担心和恐惧,并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和运动性不安。焦虑症主要包括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作为一种精神症状,焦虑是痛苦的,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2年来,笔者自拟柴胡龙牡汤联合西药帕罗西汀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症32例,并与单纯帕罗西汀片治疗的32例进行对照。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4例广泛性焦虑患者

2、来源于2008年1月-2009年8月本院中医科和精神科的门诊和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18~65岁,平均(43.75±14.37)岁;病程0.5~12年,平均(3.97±3.50)年;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28.50±5.36。对照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18~65岁,平均(45.88±13.48)岁;病程0.5~11年,平均(4.05±73.53)年;HAMA总分28.91±4.40。2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及HAMA总分比较,

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1]中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下列2项:①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②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③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6个月。  1.3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证见:烦躁易怒、心悸不宁、少寐多梦、胸闷胁胀、头晕头痛、咽中梗阻感、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为肝

4、郁化火证。  1.4纳入标准  ①符合广泛性焦虑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为肝郁化火证;③HAMA评分不低于14分;④年龄18~65岁。7  1.5排除标准  ①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冠心病等躯体疾病的继发焦虑;②排除兴奋药物过量、酒精依赖、催眠镇静药物或抗焦虑药的戒断反应、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躁狂症、抑郁症或分裂症等伴发的焦虑;③合并有心血管、肝、  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2治疗方法  治疗组:①柴胡龙牡汤(柴胡12g,黄芩15g,法半夏15g,茯苓20g

5、,合欢皮20g,钩藤12g,炒酸枣仁30g,郁金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石菖蒲12g,炙甘草8g),每日1剂,水煎取汁450mL,分3次服。随症加减:失眠较甚者加远志、夜交藤;胸闷、胸痛者加丹参、枳壳;咽喉阻塞感者加厚朴、紫苏梗;肌肉抽动、手颤者加天麻、石决明。②帕罗西汀片,初始剂量10mg/d,第5日开始20mg/d。③阿普唑仑片,0.8mg,每晚1次口服,用药第1周结束由0.8mg减为0.4mg;第2周结束停阿普唑仑;若部分患者减停困难,可视具体情况处理。  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片、阿普唑

6、仑片,剂量与服用方法同治疗组。7  2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观察方法  采用HAMA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末各测查1次。以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HAMA减分率判定疗效。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疗效标准  按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拟定的4级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1]。痊愈:症状消失,HAMA减分率≥80%;显著进步:症状大部分消失,HAMA减分率50%~79%;进步:症状减轻,HAMA减分率30%~4

7、9%;无效:症状无变化,HAMA减分率<30%。总显效率=痊愈+显著进步。  5结果  5.12组治疗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见表1)表12组广泛性焦虑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注:本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2组治疗后比较,P<0.057  5.2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表22组广泛性焦虑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注:χ2=4.267,P=0.039<0.05  5.32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异常。对照组共有16例出现不良反应,

8、其中头晕、乏力6例,头痛2例,恶心、呕吐2例,食欲下降4例,口干2例;治疗组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头晕、乏力4例,恶心1例,食欲下降1例,腹泻1例。  6讨论  本病属中医“郁证”、“惊悸”、“不寐”、“梅核气”等范畴,主要是由于情志不遂、或郁怒伤肝、或郁思伤脾,逐渐引起五脏气乱,功能失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致。《丹溪心法?六郁》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长期持久的情志不遂,或郁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