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临床研究

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临床研究

ID:36636500

大小:60.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3

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临床研究_第1页
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临床研究_第2页
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临床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胰激肽原酶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除对照组收缩压无明显改变(P>0.05)外,其余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0.01)。治疗后2组指标变化比较,除血压、FBG无明显差异(P>0.05)外,其余指标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治疗组对DN早期肾病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显著。提示胰激肽原酶能

2、有效地改善肾脏的微循环,与其他药物配合治疗,能降低肾小球入球动脉压,具有促使肾小球基底膜早期损伤修复等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胰激肽原酶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从2006年3月到2008年6月我院及妇幼保健院的按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诊断的8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按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符合早期DN,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人,其中男性23人,女性17人,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9.11±5.23)岁。治疗组40例,其中男性24人,女性16人,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60.12±8

3、.45)岁。全部病例均除外急性肾炎及近期服用肾毒性药物,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  1.2方法3对照组40例,按常规给予降糖治疗,合并高血压的给予降压治疗。治疗组40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口服,每次240U,每天三次,连服三个月。观察指标为血压、FPG、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统计学处理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差异比较采用U检验。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长期高血糖导致的慢性微血管病变,常见于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是糖尿病的重要死因之一。糖尿病肾病病因和发病机

4、制极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认为与遗传易感性、胰岛素抵抗、高血糖、氧化应激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有关,高血糖引起的氧化应激是重要的共同机制。以上机制导致肾脏大血管病变即肾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典型的改变是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早期肾病是糖尿病肾损害的第Ⅲ期,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即UAER持续在20~200μg/min(正常<10μg/min),GFR仍高于正常或正常。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07)推荐筛查和诊断白蛋白尿采用测定即时尿标本的白蛋白/肌酐比率,30~299μg/mg即为

5、微量白蛋白尿。对糖尿病肾病防治措施除控制高血糖、治疗高血压、饮食疗法和一些保护肾功能的措施外,我们在此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3  胰激肽原酶,又称血管舒缓素或胰激肽释放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在体内作用于激肽原,使之降解为激肽而发挥作用,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与临床。胰激肽原酶通过激活激肽系统,作用于动脉壁和毛细血管,使其扩张,改善微循环,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功能,抑制系膜细胞增生,水解胶原,防止基底膜的增厚,同时激活纤溶系统活性,起到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凝血,预防肾毛细血管微血栓形成,从而达到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本研究说

6、明,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是明显有效的,胰激肽原酶的主要作用是促使肾小球基底膜早期损伤修复,降低肾小球入球动脉压,能有效地改善肾脏的微循环,有效降低肾脏尿蛋白的排泄。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07.  [2]王莉,王洪伟.胰激肽原酶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中华医药杂志,2007,7,9.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