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学生欺负行为的心理探析

青少学生欺负行为的心理探析

ID:36611542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2

青少学生欺负行为的心理探析_第1页
青少学生欺负行为的心理探析_第2页
青少学生欺负行为的心理探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青少学生欺负行为的心理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青少年学生欺负行为的心理探析一、欺负行为的主要特征欺负行为是青少年学生之间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心理学资料表明,欺负行为可以被归属为攻击行为的一个子集。与一般意义上的攻击行为一样,欺负是指有意地造成接受者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但是欺负行为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的攻击行为的三个主要特征①:(1)未受激惹性(有意性),即欺负者的行为并未受到被欺负者的激惹。比如,一个学生的口吃,可能引来别人的欺负(如嘲讽、起绰号等),但是因为他口吃而去欺负他,这是不合乎情理的。(2)重复发生性,即欺负行为具有反复发生的性质,偶尔的打架并不属于欺负行为。(3)欺负者和被欺负者之间力量的不均衡性,主

2、要是指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或以多欺寡,而受伤害学生不能有效的进行自我保护。力量不均衡性除了强调双方体力方面的不均衡以外,还包含双方权力或势力的不平衡性。比如某些学生依仗自己的家庭有权有势,在学校里横行霸道,成为人人不敢惹的“班霸”或“校霸”。正是这类学生的存在,影响了学校师生的工作和学习,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正常的学校秩序遭到破坏。这些学生通常以各种方式欺负他人,如群体殴打、勒索钱物、破坏物品、言语侮辱、威胁、散布谣言以及对他人进行群体排斥等。欺负行为可能发生在各种场合下,如学校的操场上、教室里、走廊里、宿舍内、校门口或者学生上学放学的必经路段以及大街上等各种地方。可以

3、说,青少年学生之间的欺负行为在任何学校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研究表明:欺负行为不但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从长远来看,还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经常受欺负的学生会遭受情绪抑郁、孤独、失眼、注意力分散、学习成绩差、厌学、自尊心下降等痛苦。经常受欺负的学生成人以后仍可能成为受欺负者;对于经常欺负他人的学生来讲,欺负行为不仅会使他们养成专横跋扈的性格,进而形成不良的品德,而且严重的还会危害其他师生的人身安全乃至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不利因素。经常欺负他人的学生,成人以后会更多的出现诸如酗酒、行为失调和暴力犯罪等不良行为。总之,欺负行为的发生对欺负双方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是一

4、个潜在的消极因素。二、欺负行为产生的心理分析造成青少年学生这种超越正常心理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笔者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欺负者和被欺负者双方的心理特征以及其他相关的心理因素对产生欺负行为的影响,希望引起学校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此问题的关注,以减少学生的欺负行为,为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而安定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提供一定的心理依据。(一)对欺负他人学生的心理分析有些青少年学生之所以欺负他人,是由于他们如下几方面的心理特征所造成的。1.强烈的权力欲和支配欲使某些青少年学生喜欢控制别人。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学生的人格特征而言。在同伴交往中,一些学生喜欢占控制地位,以此

5、来展示自己的支配力量,并获得别人对自己的敬畏感,从中体验某种快乐和愉悦。有欺负行为的学生一般具有人格异常的特征,如自控力差、好冲动等。欺负行为可以使欺负者获得控制和支配小群体的社会地位,但是这是以牺牲许多同伴的欢迎为代价的。2.欺负他人的青少年学生可能缺乏移情。研究认为:多数学生对欺负行为持否定态度,但一些欺负他人的学生则对欺负行为持中性甚至肯定的态度。这种同情心的欠缺致使欺负他人的学生体会不到欺负行为给被欺负者带来的痛苦及不良情绪。3.有些青少年学生的家庭生活经历使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敌意,这种感情和冲动促使他们从伤害他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家庭是塑造儿童早期行为

6、的关键性场所。早期亲子关系的亲疏、父母教养方式的适当与否以及父母的言行举止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并且对以后的行为有预言作用。研究表明:在早期亲子关系中,儿童如果不能形成对父母的安全感和依恋感,就会对这个世界及周围的人产生不信任感和敌意感,具有这种不安全感的儿童以后可能会出现某种不良行为;而父母教养方式如果过于简单粗暴,对儿童的行为缺乏引导和监督,也会导致儿童对别人产生敌意进而进行攻击以补偿自己的失衡心理;同样,以欺负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父母,其孩子也会作欺负方式来处理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另外,经常欺负他人的青少年不仅成人后仍可能成为欺负者,而且有可能“培养”

7、出有经常欺负他人倾向的孩子。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儿童,把欺负看成是对父母模仿的结果。4.社会竞争压力会导致某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畸形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意识增强,人际关系也日趋复杂化,这必然会导致人的心理压力增大,产生心理紧张,使人们普遍出现思想的困惑、观念的冲突和心理的失衡。在学校教育中,虽然我国已经提出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但有些学校仍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窠臼。特别是有些学校过分强化竞争意识,奖优汰劣,在学生之间就出现了诸如奖学金分配等利益竞争的问题,对每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容忍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8、。当然,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