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547467
大小:7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1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两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维扬区小学语文“书香课堂”教学设计年级三年级主备人丁波所在学校扬州市工人子弟小学单元第四单元课题13、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能体会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一首诗描述的景象。3、理解诗歌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中关键字眼,通过反复诵读,走进诗境,并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所描述的景象。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录音机、古筝曲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设计意图解读、修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望庐山瀑布》预习要求:1、复习《庐山的云雾》2、熟读古诗《望庐山瀑布》
2、3、试着了解李白生平。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还记得《庐山的云雾》吗?谁来背诵课文的第一句?对,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溪流、有云雾,还有——瀑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板书)2、指名读好课题。齐读课题。二、会读古诗1、简介李白!《望庐山瀑布》是李白山水诗的代表。谁知道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世人称为“谪仙”、“诗仙”。2、师范读古诗两遍。学生第一遍听,第二遍边听边用铅笔在书中划好节奏。新旧知识联系,便于记忆整合。有选择地介绍,顾及学生的认知基础。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3、,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3、学生自由诵读。4、指名诵读,注意正音及诵读节奏的指导。咬准后鼻音:生;边音:炉、流三、读懂古诗㈠学习生字1、这首诗中有三个生字,你能找出来吗?紫、尺、疑。2、指名读准字音。重点理清“疑”的结构与组成。㈡读诗句,解诗意1、诗人李白置身于庐山之中,欣赏到怎样的瀑布景观,请同学们借助书中插图,试着轻轻地读一读,想一想。一行一行地读,一行一行地想,看看自己能读懂多少?。2、同桌间交流。3、师生交流第一行“日照香炉生紫烟”。指名读第一行。谁见过香炉?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紫烟:指日光照
4、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指名试说第一行句意: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结合本句观察右图,你有什么发现?(不见红日,只因香炉峰雄奇峭拔,文中插图只是诗人观庐山瀑布图的一角,可以想象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所以,图中诗人在香炉峰前显得格外得小,只能遥望瀑布。)再指名读第一行。4、师生交流第二行“遥看瀑布挂前川”。指名读第二行。这句诗中哪个词告诉了我们诗人所在的位置?(遥看)遥看是什么样地看?遥看:远远地看。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观察右图,你觉得这一泻千里的瀑布像什么?指名试着说说第二行诗意: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5、小结第一句诗的第一句从大处着笔,概括描写诗人望到的有
5、选择地讲解,易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图文结合,加强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去发现,加强对文字的理解。让学生的观察与想象结合,贴近诗人的观景感受,更好的理解诗境。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谁能读出李白当时的感觉?6、师生交流第三行“飞流直下三千尺”诗人把庐山瀑布喻作白布,是因为它的颜色和形状相似,但它毕竟不是白布,白布是静态的,而庐山瀑布却是动态的,它是有声音的!想一想,李白会听到什么样的声响?为什么会发出这么大的声响?指名读第三行诗句。读了这行诗句,你觉得庐山的瀑布有什么特点?(瀑布长,水流急)哪些字最能体现瀑布之急?(飞、直)
6、再读一读这行诗句,看一看这幅图,你还能发现什么?(香炉峰的高峻,岩壁的陡峭)指名试着说说诗句意思: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对,这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7、师生交流第四行“疑是银河落九天”前面介绍李白时说到,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大诗人。面对如此壮阔的瀑布,诗人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想到了什么?指名读第四句。理解:疑:怀疑。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九重天,形容极高的天空。谁来说一说这行诗句的意思?真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想一想,最后一行诗句中除了展现出诗人离奇的想象,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四、感悟诗情,熟读成诵1、师小结:《望庐山瀑布》是
7、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大诗人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2、诵读《望庐山瀑布》五、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古诗。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调动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走进画面。帮助学生捕捉关键字眼。以切实可感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何谓“浪漫”。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绝句》预习要求:1、熟读古诗《绝句》2、试着了解杜甫生平。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