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有契机,处处可育人

时时有契机,处处可育人

ID:36529645

大小: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1

时时有契机,处处可育人_第1页
时时有契机,处处可育人_第2页
时时有契机,处处可育人_第3页
时时有契机,处处可育人_第4页
时时有契机,处处可育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时时有契机,处处可育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时时有契机,处处可育人甘肃省景泰县第三中学刘自学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话题是“童年梦痕”,课本所选经典文章除反映“童心”这个主题外,也无不牵扯着做人处事的许多内容。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既教书,又育人,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有美好、纯洁、善良的心灵,让他们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尊敬老师,语文教师的选择不仅仅是直接说教,而更多的是潜移默化。如何选择恰当时间,经典内容,实现我们的目标,这需要教师用心去做,不失时机,不露痕迹,恰到好处地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正确的为人处事理念,成为老师、家长欣赏的孩子,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合格的公民。事例一:月光手帕《月光手

2、帕》是被誉为当今中国文艺界“草原三剑客”之一的鲍尔吉·原野创作的一篇小小说,是学生学习了他的《雪地贺卡》后,出现在配套练习中的课外阅读文章。我觉得文章很经典,就组织学生学习了此文。文章讲述的是“我”在医院看到同样是陪护病人的一位小姑娘,在楼道误将一小块月光投影当作手帕拣拾的事。因为那块月光投影极像一块手帕,所以作者取名为“月光手帕”,实际上,现在的多数初一学生对手帕是比较陌生的,因为我们生活中已很少有人用手帕,在商场也很难看到,人们拭汗、擦手、擦嘴、擦鼻涕都用餐巾纸或纸巾,有谁会用手帕呢?——除非像我这样的“老土”。我是上6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人,对手帕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理解与情结,至

3、今,随身时时带着一块手帕,觉得很方便,很实用。在分析理解文章的主题时,小姑娘在医院照顾亲人时,能把那片极像手帕的月光投影误以为是手帕,这反映了小姑娘“内心盛着美”,一个儿童的心灵还没有被生活和世俗的东西所沾染,因而是纯洁的、向善的、美好的。对此学生并不能做彻底的理解。此时,我拿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那块手帕,将其抖开,让学生亲眼见识,亲临感受。我拿着手帕,谈起手帕的作用,我说手帕擦了汗,揩干净了嘴,弹打掉身上的尘土,——并做着相应的动作——是不是我们就变得干净了,形象就美好了?同学们说:是。我顺势引申说,我们用手帕做了这些,那我们可不可以说,手帕能使人干净、美丽、光鲜,它实际上就是美的

4、象征?同学们认同我的观点。这样就具体真切地说明了,小姑娘误将月光投影看成手帕,恰恰就是她“内心盛着美”的一种本能反映。至此,我对学生进一步引导:童年,少年的那份单纯、善良、美好的心灵,是成年人缺失的东西,——“因为一双磨炼得很俗的眼睛是极易发现月光的破绽,也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悦。”我们应尽量保持它,将这份向善、美好的心灵延续得更长、更远,尽量排除世俗与现实对自己的影响。事例二:阿长的错与对阿长,即长妈妈,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人物,是少年时代鲁迅的保姆。文章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写了长妈妈的许多事,从前到后,我们看到了少年鲁迅对长妈妈情感变化,明确了6作者写此文的

5、目的:一是表现长妈妈对少年鲁迅的关爱,二是鲁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至此,文章的基本分析理解已经完成,但我不这么认为,我想,我们应该对长妈妈的所谓的“缺点”进行重新的审视与定位。是的,长妈妈做为一个很普通的、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她确实有不少的缺点,如文章写到的“切切察察”,睡觉时不顾少年鲁迅,所占地方特多的那个“大”的姿式,……但我们应该更多地看到她“缺点”背后那颗对少年鲁迅关爱的心:大年初一的吃福橘,是让“我”一生有福;小时候不许“我”走动,是怕“我”磕着、绊着,身体受到伤害;还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没有一样不是为“我”着想,为“我”幸福,这无不反映出长妈妈对少年鲁迅

6、的关爱。所谓的“缺点”,所谓的“不大佩服”,甚或是“憎恶”,都是成年的鲁迅在回忆时,真实地再现了他少年时的那种感受,而这种感受,作为成年的鲁迅也好,还是现在的我们也好,都是能够完全理解的。因为孩子和成年人对同样的事情或内容,感受体验是不一样的。人在小时候只要是有碍自己思想和行动的,都会被认为是不好,甚至是错误的,——少年时代的鲁迅也不例外,故长妈妈在少年时代的鲁迅眼里,才有了那么多的“缺点”。随后,顺势联系到了现实,联系到生活中许多学生对父母的良苦用心不理解,而心生怨气,甚至是怨恨。首先我讲了以前小学课本选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的是一个孩子写了一首诗,回家后兴

7、冲冲地拿给他的家长看。对孩子持赞许目光,没有多深文化底蕴的妈妈看了之后,得到“精彩极了”的夸奖,而对孩子严格要求,有着对文学深刻认识和理解的父亲看了之后,得到了“糟糕透了”的否定。怎样理解和看待父母对孩子的做法,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答案。实际上,6这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后面反映的都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积极鼓励和严格的要求。我对学生说:没有父母不爱孩子的,我们要永远坚信这一点。所以,我们要更多地学会理解父母,理解他们对我们不同态度、不同要求、不同做法背后的良苦用心,只因为他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