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知识共享的复杂性分析

浅谈企业知识共享的复杂性分析

ID:36519526

大小:64.1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1

浅谈企业知识共享的复杂性分析_第1页
浅谈企业知识共享的复杂性分析_第2页
浅谈企业知识共享的复杂性分析_第3页
浅谈企业知识共享的复杂性分析_第4页
浅谈企业知识共享的复杂性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企业知识共享的复杂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企业知识共享的复杂性分析  论文关键词:知识共享 知识管理 复杂适应系统 复杂性  论文摘要:知识共享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以往对知识共享的研究往往是从知识共享的障碍、知识转移机制等角度对知识共享进行分析,本文则将企业知识共享问题看成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分析其复杂性。文章通过将CAS理论要点与企业内部知识共享问题相对应,详细分析了企业内部知识共享问题的复杂性,并且由此类推到整个供应链,提出了一个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的企业知识共享四层分析模型。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顺应企业运营

2、中更加充分、有效使用知识资源,使知识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效用的需要,产生了知识管理,而知识共享则是知识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知识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只有在企业的最多数员工中得以最大程度的获取和应用后,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因此知识共享在知识管理中具有极大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以往对知识共享的研究往往是从知识共享的障碍、知识转移机制等角度对知识共享进行分析,本文尝试将企业知识共享问题看成一个复杂适应系统,重点分析其复杂性。通过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视角去剖析知识共享,为知识共享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研究角度。  1 相关理论综述6 1.1

3、知识共享目前,学术界对知识共享的定义众说纷纭,比较有代表的表述见表1。大部分文献都是基于表中某个对知识共享的定义,从其作用于知识共享效果的机制人手进行研究。            表1也可以这样理解:知识转移是知识共享的过程,知识学习和知识系统是知识共享的手段,知识交易概括了知识共享活动的经济本质,而知识类型转化则是实现不同知识主体之间知识共享的基础。因此从过程的角度来说,知识共享实质上就是知识转移,从知识源转移到知识接收者,从而实现知识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根据Gupta和Govindarajan对知识转移的研究,可以得到如图1所示的知识共享

4、过程图。       1.2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进人20世纪60年代,以耗散结构理论的诞生为先导,系统自组织理论开始蓬勃兴起。70年代以来,更是诞生了混沌学、分形学一系列系统自组织理论,使以系统思想、系统方法以及研究世界复杂性为对象的复杂性科学成为人们关注的科学前沿。目前,研究复杂性科学较有影响的有三个学派£川:欧洲学派,以钱学森的“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为代表的中国学派,以美国圣菲研究所(SFI)“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代表的美国学派。其中又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最为著名、应用最为广泛。6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AdaptiveSystems,CA

5、S)的概念是Holland于1994年在SFI成立10周年时正式提出的。他认为生态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市场体系都有着很多类似的特性,即面对环境的变化,这些复杂系统都表现出协调性和持存性,系统中的主体都在努力去适应别的主体。在1995年的著作《HiddenOrder》中,Holland将组成复杂系统的基本个体正式命名为主体(Agent)。Agent是具有适应能力的个体,围绕主体这个最核心的概念,Holland将CAS定义为由一系列可交互的A_gent组成的系统。系统中的Agent对刺激作出反应,这种刺激一反应的行为称为规则。随着经验的积累,Ag

6、ent会改变自身规则来适应环境,它们也能聚集成更高级的Meta一Agent,此时的Meta一Agent行为呈现“涌现”(Emer-gent)的特性,而单凭分析Agent是无法预知其行为的。另外,所有的CAS都包括四大性质和三大机制,它们分别是:性质一:聚集(Aggregation)。个体可以相互粘住,形成更大的个体(Meta一Agent),新聚集体如同个体般运动,这就好比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习惯与消费群体行为的形成。性质二:非线性(Nonlinearity)。即当个体及其特性发生变化时,并不完全遵循线性关系,而伴随有非线性因素。性质三:流(Fl

7、ows)。“流”指个体之间的信息、能量和物质交换过程中出现的信息流、能量流、物流等。“流”在循环往复运动后,往往会放大影响。性质四:多样性(Diversity)。指Agent的差异性,体现在各Agent属性的不同,并且这种差异性必定是对Agent在整个系统中的进化是有利的。6机制一:标识(Tagging)。标识各Agent的共性或异性,帮助Agent进行信息识别和选择,以实现对Agent的聚集。机制二:内部模式(InternalModels)。复杂系统内部可分为多个层次,由低级层次组合产生高级层次,每个层次都可视为一个内部模型。机制三:积木(

8、BuildingBlocks)。形成复杂系统的基本构件和简单个体。复杂系统常常是在一些相对简单的部件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它们的组合方式而形成的。  2 企业知识共享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