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53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ID:36513902

大小:7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1

§53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_第1页
§53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_第2页
§53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_第3页
§53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_第4页
资源描述:

《§53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数学教学案第57课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复习目标】1.能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并灵活运用.2.能判断两直线是否相交并求出交点坐标,体会两直线相交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理解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证明几何问题;【重点难点】1.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自主学习】一、知识梳理1.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2.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当它们的斜率存在时,

2、;当两条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时,它们也。3.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时,,当两条直线中一条斜率不存在,另一条斜率为时,它们也垂直。4.两条直线相交,其交点坐标就是两条直线对应方程组的解。5.点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d=两条平行线Ax+By+C1=0与Ax+By+C2=0之间的距离d=二、课前预习:1.已知直线mx+ny+1=0平行于直线4x+3y+5=0,且在y轴上的截距为,则m,n的值分别为2.若直线ax+2y+6=0与直线x+(a-1)y+(a2-1)=0平行但不重合,则a等于3.已知两点

3、A(-2,0),B(0,4),则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是4.原点在直线上的射影是P(-2,1),则直线的方程为5.点(4,0)关于直线5x+4y+21=0对称的点是6.已知点P(a,b)和点Q(b-1,a+1)是关于直线对称的两点,则直线的方程为7.过点M(3,-4)且与A(-1,3)、B(2,2)两点等距离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8.三条直线x-y+1=0、2x+y-4=0、ax-y+2=0只有两个交点,则a的值为9.无论m、n取何实数,直线(3m-n)x+(m+2n)y-n=0都

4、过一定点P,则P点坐标为10.已知两点A(1,6)、B(0,5)到直线的距离等于a,且这样的直线可作4条,则a的取值范围为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数学教学案11.“a=1”是“直线x+y=0和直线x-ay=0互相垂直”的条件。【共同探究】例1.已知直线,当m为何值时:例2.已知直线经过点P(3,1),且被两平行直线截得的线段长为5,求直线方程。【变式训练】直线过点(2,4)被两平行直线x-y+1=0和x-y+2=0所截得的线段的中点在直线x+2y-3=0上,求此直线的方程。例3.已知光线通过点A(-2,

5、3),经x轴反射,其反射光线通过点B(5,7),求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数学教学案例1.已知y=2x是△ABC中∠C的内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若A(-4,2),B(3,1)。(1)求点A关于y=2x的对称点P的坐标。(2)判断△ABC的形状。例2.三条直线,能围成三角形吗?若能,求出实数m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例3.已知两点A(2,3),B(4,1),直线,在直线上求一点P,分别使:(1)PA+PB最小;(2)PA-PB最大。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2010届高

6、三数学教学案【巩固练习】1.已知过原点,且点(2,1)到直线的距离为2,则的方程为2.若△PQR的顶点P(2,-4),Q(-1,2),R(3,4),则△PQR的面积为3.直线和直线的交点为(2,3),则过两点的直线方程为4.直线经过点(-2,1),且与直线2x-3y+5=0平行,则的方程为5.若点M(1,-2)在直线上的射影为点N(-1,-1),则直线的方程为6.两条平行直线x+3y-4=0与2x+6y-9=0之间的距离为7.已知点A(-2,3),B(3,-2),过点P(0,-2)的直线与线段AB有公共点,则直

7、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8.“m=”是“直线(m+2)x+3my+1=0与直线(m-2)x+(m+2)y-3=0相互垂直”的条件。9.已知A(2,0),B(-1,-1),P是直线x-y+2=0上的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10.已知三角形的两个顶点是B(2,1)、C(-6,3),垂心是H(-3,2),求第三个顶A的坐标.11.ABC的顶点B(3,4),AB边上的高CE所在直线方程为2x+3y-16=0,BC边上的中线AD所在直线方程为2x-3y+1=0,求AC的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