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512258
大小:3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1
《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少教多学”的几点做法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一定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从激情引趣、强化朗读等方面使阅读教学做到“少教多学”,构建了高效课堂。一、创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在每节
2、新课之前,我都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新课上,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是要解决相关问题的,于是产生积极发现问题、探寻解决问题方法、途径的心理取向,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课文的主要问题为内容创设情境是我最常用的方法。比如教学“蜜蜂”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蜜蜂的了解,对于蜜蜂能酿蜜这一特点所有学生都会知道,但在生活习性方面就不一定都知道了,于是我抓住这一点创设情境,蜜蜂不仅仅能酿蜜,他还能为我们引路,不论走出多远都能找回自己的家,不信咱们就看看课
3、文是怎么来描写蜜蜂的这一特点的,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高涨起来,这节课同学们围绕这个主题谈了很多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理解,效果很好。再如我在教学《花钟》一课时,我在黑板上分别出现花和钟两个字,中间留一定的间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预习时搜集的关于花和钟的相关知识,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花名,再让学生说说此花的特点(花的生活习性,重点说说花开的时间),接下来让学生说说钟的作用,在学生说出钟的作用之后,我抓住这一时机,提出课文为什么将花和钟联系在一起(我将花与钟之间用线连起来),花钟又是怎么回事,课文是怎样描写花钟的
4、,问题一提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课文时学生紧紧围绕花开的时间能代替钟表给我们提供时间这个有趣的现象,积极地参与学习,学生没用教师机械的讲解,而是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状态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说出了很多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二、加强朗读指导训练,培养学生良好地语感朗读训练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我们必须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我是这样做的:一是激发兴趣,唤起朗读欲望
5、。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朗读的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来,真正把书读好。我采用示范激趣、目标激趣、激励激趣的方法,抓住每一个机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二是分层实施,逐步推进。每个学段对朗读的要求都有这么一句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其实,这是朗读的三个不同层次,它们之间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是既分层又紧密相联的整体。首先要求必须正确。这是朗读的最基本的要求,初读课文时就要求学生做到“三不”:不丢字,不添字,不读错字。这个环节是学生对文
6、本整体感知的阶段,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要保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读书,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同时,在初读时要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或向同伴、老师请教的方法扫清字词障碍,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为了能真正把课文读正确,可以让学生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读互纠,提高初读效果。其次在正确地基础上达到流利。这是朗读的第二个层次。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把课文读流利,要做到:不重复、不打结、不读破词或句子、不唱读,并能根据课文内容正确停顿。最后再谈读要有感情。这
7、是朗读要求的最高层次。在精读课文时,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味节奏韵味,感知课文形象,并能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表达出来,与课文中的人物(事物)同喜同悲。三是形式多样,引导多读。为了让学生真正把课文读熟读透,达到朗读的要求,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得充分。当然,这并不是说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机械重复地读,而是要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保持学生朗读的激情。我采取读的形式有:师生示范读、领读、小组读、同桌读、分角色读、比赛读、个别读与集体读、表演读、配乐读等,每一种形式读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方法指导。培养了学生
8、朗读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四是即时评价,指导会读。采取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师生一起评价的方式,适时的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这样对激发学生情感,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评价时更多的是把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师生共评结合起来,这样更能达到评价促读的目的。三、教师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叶圣陶老先生曾经告诫我们教师“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在阅读教学时,本着“授之以渔”的理念,教师尽量做到不说话,方法指导到位,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