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企业吸收能力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8期企业吸收能力研究进展徐万里,钱锡红(中山大学,广州510275)[摘要]自1990年科恩和利文索尔(CohenandLevintha)对吸收能力作出开创性研究以来,吸收能力正在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新兴领域。本文对近20年来国际上有关吸收能力的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对吸收能力内涵的讨论,探讨了吸收能力的维度构成及各维度的定义;在对目前吸收能力代表性理论研究评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个更简洁、合理的吸收能力机制模型,并对该模型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吸收能力未来的研究方向。[关键词]吸收能力;创新;维度构
2、成;机制模型[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6X(2010)08-0059-07[3]企业的吸收能力是创新的源泉,能够有效吸收我国的这一比例仅为1007。由此,越来越多的并应用外部知识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可能性学者认为,企业吸收能力低下才是导致我国企业无[1]将大大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以法吸收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主要原因,进而市场换技术战略的指导下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认为,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不但没有促进我国企进技术进行了大量引入,通过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吸业实现技术创新,反而
3、使企业过度依赖于国外技术,引了许多跨国公司来华投资,但我国技术发展成效从而抑制了企业创新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2]却不尽如人意。一些学者认为,其原因在于大多我国在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进来战数跨国公司都采用独资、控股的模式进入我国,对略中忽视了吸收能力因素致使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我国企业实行严密的技术保护措施,致使先进技术因此,在当前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选择和管理经验无法转移给我国企业。但韩国始终采取进入海外市场模式时必须高度重视吸收、学习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主要靠自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事实上,自从科恩和
4、利文主创新逐步实现了工业化,建立了比较坚实的工业索尔(Cohenandlevintha)对吸收能力作出开创基础。据统计,韩国用于引进技术的资金和用于对性研究以来,吸收能力领域已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广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的投入比是15左右,而泛关注,近20年来,学术界对此领域展开了丰富[收稿日期]2010-05-2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国企高管团队建设研究(08AKS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私营企业家关系运作、组织变迁与家族制度研究(70772078)[作者简介]徐万里(1977),男,广
5、东湛江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钱锡红(1982),女,安徽芜湖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师资型博士后。感谢匿名评审人提出的修改建议,笔者已作了相应的修改,本文文责自负。59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8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成果。总进入21世纪,扎赫拉和乔治(Zahraand结已有的关于吸收能力的研究,无疑对吸收能力的George)的研究首次对吸收能力及其4个维度的概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念进行了详细界定,他们将吸收能力划分为两大类别(潜在的吸收能力和现实的吸收能力)和4个维一、吸收能力概念的提出及发展度(获取、
6、消化、转换、应用),他们的研究基本[1]涵盖了前人关于吸收能力定义的所有维度。扎赫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创新越来越依赖于外部知拉和乔治之后,廖等人(Liao,etal)对潜在的吸[8]识源,如何将外部知识转化为创新就显得更为重要。收能力进行了定义;马图希克和希雷(Matusik针对企业在利用外部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科恩和andHeeley)从3个层面研究了吸收能力对知识创[4]利文索尔对吸收能力做了开创性研究。莫厄里和奥造的影响,认为潜在的吸收能力主要关注知识创[9]克斯勒(MoweryandOxley)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的造,而现实的吸收能力关
7、注知识的实际应用;莱[5]研究对吸收能力进行了定义发展。金(Kim)在一恩等人(Lane,etal)和利希滕特勒(Lichtentha-项案例研究中,用一个22阶矩阵来识别吸收能力ler)基于过程对吸收能力进行定义,认为吸收能的两个维度先验知识和努力强度,并认为吸收力是企业通过探索式学习、转换式学习、开发式学[6][10][11]能力是学习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莱恩和鲁巴肯习这一系列过程来应用外部知识的能力;托多(LaneandLubatkin)则将吸收能力的概念应用到学罗瓦和杜里辛(TodorovaandDurisin)则对以往[12
8、]生企业和老师企业的背景下,对于理解合资或联盟的研究进行了整合。表1总结了关于吸收能力定[7]背景下的吸收能力有着重要启示。义的主要文献。表1吸收能力定义提出者年份:页码定义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