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286809
大小:784.3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2
《吸收能力研究进展评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图自媒体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传播模式作更具魅力。1.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新媒体工作能力在自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加强思想建设,转变观念,提升党建工作水平。2.建立党建工作信息发布权威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快捷性和便利性,在遇到负面信息和不良信息时,要做好跟进和解决工作,用诚信和事实树立权威。5.运用新媒体去传播知识、观念、思想在提升运用新媒体的技术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坚定政治信仰和提高各类信息的鉴别能力。Education&Teaching教育教学4.培养党建工作舆论意见领袖,健全党建工作危机应对机制媒体是连接党组织与普通党员之间的一座桥
2、梁。重视网络舆论意见领袖对了解舆论、预计舆论走向、引导舆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氛围。同时,在危机传播变得更加迅速的时候,建立健全一个危机应对机制,及时了解并处理网络传播危机。自媒体时代之于高校党建工作传播的重要意义在于“大数据”层面,以传播模式为研究契机,探索如何才能更好开展党建工作的方式。自媒体时代新型媒体已经从建立党员干部对党建的了解,到激发党员干部对党建的兴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借鉴自媒体时代新兴媒体的表述方式和信息加工方式,依据现实媒体的发展状况和新兴特点,提出自媒体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传播模式。只有更好地融合新兴
3、媒体的技术优势和传播特点,更积极地建设符合自媒体时代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在党建工作新格局中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进~步壮大党建工作舆论的影响力,开拓思路,开阔视野,用创造性思路开拓学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砰翻参考文献[1】百度百科:自媒体.httP:,/bake.badu.com/link?urI-WnfK2BV—kS71212vJ8YFuC—fTs—Ike4nm8E—Arods0E99DhlSMoFUcVfFCWC7JCCTbwbuB5h50M3VbsGKF0dnK【2】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2作者简介吴亚芬,1983~,女,汉
4、族,江西九江人,教育技术学硕士,讲师现任职于江西中医药大学科研处,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育。吸收能力研究进展评述郑强国侯琳北方工业大学本文受北京市属高校促进人才培养综合改革项目一研究生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编号:XNl08)资助。摘要:吸收能力自提出以来·直是一个研究热点。学者们将其应用于战略管理、组织学习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本文从吸收能力的内涵和维度、测量、影响因素以及产出这几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总结与阐述,其中又重点探讨了知识共享和吸收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文章最后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研究展望。关键词:吸收
5、能力测量影响因素产出创新绩效资源基础观认为,知识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若想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取得并维持长期的竞争优势,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吸收能力。有学者认为,企业吸收能力越强,其在商业竞争中胜出的可能性就越大(BarneyJ、ZolloM)。本文通过查阅吸收能力的相关文献,对吸收能力的内涵及维度划分、影响因素、产出分别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和对未来的研究展望。一、吸收能力的内涵及维度划分Cohen&Levintha(1990)在研究吸收能力对于企业创新能力重要性时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吸收能力的概念,从企业层面出发
6、,将吸收能力定义为企业识别(recognize)、消化(assimilate)#b部新知识并将最终其应用(apply)于商业事务中的能力,将吸收能力划分为了识别、消化和应用三个维度,同时他们基于认知行为学的观点认为吸收能力具有一定的累积性和路径依赖性。此后,大部分学者对吸收能力的研究都是在Cohen&Levintha(1990)的基础上进行的。Mowery和Oxley(1996)受资源基础观的影响(RBV),认为企业吸收能力有赖于企业所拥有的稀缺资源,将吸收能力定义为企业具有的处理外部转移来的隐性知识的一系列技能和能力。DyerandSingh(1998
7、)在研究企业所在的关系网络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时提出了吸收能力对企业利用外部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吸收能力是企业识别、消化和利用合作伙伴有价值知识的能力,将吸收能力的概念从个体和企业层面拓展到了企业间层面。类似的,Lane&Lubatkin(1998)提出了相对吸收能力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学生企业识别、消化和利用老师企业所溢出的知识的能力。上述学者更多的偏向于将吸收能力定义为企业拥有的一种“能力”,还有一部分学者则将吸收能力定义为一个“过程”。HUMANRESOURCEMANAGEMENTp.133Education&Teaching教育教学Zahraand
8、George(2002)在其再定义吸收能力的文章中,结合了Cohen&Levin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