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着”字虚化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0卷第1期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30,No.12004年1月J.ofXuzhouNormalUni.(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Jan.,2004“着”字虚化问题研究张爱民,王媛媛(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关键词]“着”;助词;虚化[摘 要]助词“着”的虚化问题是汉语语法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着”的虚化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分两部分:一、“着”的虚化机制;二、“着”的虚化规律。[中图分类号]H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6425(2004)012007920
2、5当谓语动词,是句子结构的核心成分,具有实实在在的意思,均表“附着”义。一、“着”的虚化机制东汉时期,佛经中动词“著”的使用情况有了(一)句法位置的改变很大变化“附着”义的“著”可用在连动式的后一,“就多数情况而言,词汇的语法化首先是由某动词的位置上,这种用例很多。例如:一实词句法位置改变而诱发的。汉语的虚词多数(4)心意识行,因缘染著。《中本起经》(是由动词、形容词虚化而来的。动词通常的句法152)位置是在‘主—谓—宾’格式中充当谓语。在这种(5)忧陀莫亲世业恋着故家。《中本起(组合形式中,充当谓语的动词,一般只有一个,它经》154)是句子结构的核心成分,它所表达的动作或状态佛经中出现的“染
3、着”、“恋着”等“V+着”格是实实在在的。如果某个动词不用于‘主—谓—式中的“V”和“着”是并列关系“着”前的动词“,V”宾’组合格式,不是一个句子中唯一的动词,并且与意识、心理活动有关,表示精神上的“拘泥”、“执不是句子的主要动词时,该动词的动词性就会减迷”等,而“附着”义的动词“着”正好适合于表示心弱。当一个动词经常在句子中充当次要动词,语理上的“执着”,因此“附着”义的动词“着”可以位法位置被固定下来之后,其词义就会慢慢抽象化、于“染”、“贪”、“恋”、“爱”这类表思想意识、心理活[1]虚化,再发展下去,其语法功能就会发生变化。”动的动词之后,形成连动式“V+着”格式。由于助词“着”是由
4、具有“附着”义的动词“着”虚化“着”出现在这种格式中“着”对前面动词的依附,而来,其从动词向助词虚化的过程就是从进入连性和与前面动词词义的重合,减弱了它的动词性。动式开始的。东汉时期《论衡》中的表“附着”义的动词,“附着”义的“着”在最初的时候是纯粹的动“着”也出现于连动式中,位于连动式的后一动词词,例如:的位置上,例如:(1)风行而著於土,故曰其在异国乎。(6)盖人思有所倚着,则精有所尽索。《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论衡·书解篇》()(2)一簪不得著身。《史记》(3193)(7)今钟磬无所悬著,⋯⋯如必有悬著(3)如一匹布著天。《史记》(1336)⋯⋯。《论衡·雷虚篇》()如上例所示“著”
5、在“主,-谓-宾”格式中充连动式的“动词+着”表示一种“附着”义的动[收稿日期]2003206218[作者简介]张爱民(1942—),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媛媛(1979—),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作,出现在“着”前的动词都是能够产生“附着”状已不限于能产生“附着”状态的动词,这一时期态的动词,如“倚”、“悬”等,整个连动式所表示的“着”最常见的用法是引进动作的
6、归结点,同时也“附着”义的动作,是以完成前一动作为条件,才得有引进滞留场所的用法。此时的“着”已由动词虚以进行的,表“附着”义的动词“着”在某种程度上化为介词。例如:依附于前面的动词,正是由于对前面动词的依附(15)雪峰养得一条蛇,寄着南山意若何?以及与前面动词词义的重合,使得“着”的动词性《祖堂集》()减弱。(16)作法书一道,抛着盆中。《敦煌变(动词性的减弱,在南北朝时期引起“着”在句文集》)中结合关系的改变:唐代更多的“着”字,是在汉魏六朝含有表“附(8)布恐术为女不至,故不遣兵救也,以着”结果义的连动式“动+着”的基础上,发展为直绵缠女身,缚着马上。《三国志·魏志》()接表示结果。例如
7、:(9)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17)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着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世说新语·伤((杜牧《赠渔父》:)逝》)此时“着”前的动词已不限于表示“附着”义的如上例所示“着”可以带上处所宾语,,此时表动词,而是扩大到一般动词“着”跟在一般动词之,“附着”义的动词“着”仍位于连动式中的后一动词后表示动作结果。的位置上,前一动词可带宾语,如(9),也可不带宾到了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