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死证之因浅析

伤寒论死证之因浅析

ID:36445729

大小:65.1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0

伤寒论死证之因浅析_第1页
伤寒论死证之因浅析_第2页
伤寒论死证之因浅析_第3页
伤寒论死证之因浅析_第4页
伤寒论死证之因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寒论死证之因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伤寒论》死证之因浅析【摘要】以伤寒各经生理为依据分析其死证的原因及不同特点,以期在临床上能见微知著,防止误治,并为积极抢救死证提供依据。【关键词】伤寒论死证六经《伤寒论》死证共有22条,涉及太阳、阳明、少阴、厥阴四经,各经死证之死因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点,试分析如下。1太阳之死证——误治而成太阳为六经之首,受病之始,太阳初起,整体正气尚足,加之太阳属三阳,正气较旺,一旦有邪气犯之,太阳之气则奋起抵抗,驱之外出。即使正气素弱,感受外邪,也会向内传之各阶段,故单纯的太阳病不应有死证,之所以有死证多为误治后转化的变证。太阳篇中死证有3条,其中

2、结胸有2条,脏结1条。1.1结胸之死证结胸证的成因是因“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8(134条)。太阳病误用下法后,表邪内陷,与痰水互结于胸中,则成结胸。结胸证多为阳证、实证,可根据其病情轻重程度予小陷胸汤或大陷胸汤则愈,但当出现“其脉浮大者”(132条),表明阳气有欲脱之势,此时邪气虽盛实,而正气已虚极。若再大下之则虚其虚,气脱而死。另外结胸证之心下痛、按之石硬、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日晡所小有潮热等症状比较明显,患者再出现烦躁,即第133条“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此种情况下,邪气盛实而正气散乱,已有外脱之势,下之则伤正

3、,补之则助邪,攻补两难,病情危笃,难以施治。正如成无己注曰“结胸证悉具,邪结已深也,烦躁者,正气散乱也。邪气胜正,病者必死”(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第七》)。1.2脏结之死证脏结亦是由太阳病误下而来,正如汪苓友所说“若脏结病则不然,其始亦因误下而伤其中焦之阴,阴血既伤,则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内结于脏”(汪苓友《伤寒论辨证广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太阳病误下后,风寒乘虚而入,如再加上患者有宿疾,则出现宿结之邪与新结之邪交结不解,邪结日久则脉络郁滞,进而发生疼痛,牵引少腹,即167条“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

4、筋者,此名脏结,死”。此时阴寒至极,阳气竭绝,已无法救治,所以断为死候。正如程扶生《伤寒经注》曰“宿结之邪与新结之邪交结不解,痞连脐旁,脾脏结也,痛引少腹,肾脏结也,自胁入阴筋,肝脏结也,三阴之脏俱结矣,故主死”。82阳明死证——阴液枯竭病入阳明,病情深入一步,由于阳明为多气多血之府,阳气旺盛,邪正斗争激烈,邪热炽盛,易于耗液夺津,故阳明之死证多以津液枯竭为主。2.1误治阴枯阳明病本就多热证,津液易耗,若再加上不恰当的汗法或下法,则阴液易致败亡而成死候。如205条“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阳明病心下硬满,病位偏上

5、,尚未入腑成实,故不可攻下。误下后脾胃受伤,病邪内陷,致下利不止。阳明病本易耗阴液,加之下利不止,阴液很快衰竭,气随液亡,故见死证。同样,若发汗过多,也会导致津液亡失而成死候,如211条“发汗多,若重发汗,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此条谵语为汗多或重发其汗,阴液大泄,致心气散乱、神明无主所致,脉短为气血不足,阴液枯竭,难以为继,故成死证。2.2邪盛阴竭若阳明病邪热过盛,阴液消耗殆尽,也会成死候。阳明病若出现8“直视谵语”(210条),“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212条),此为邪热亢盛,阴精将竭之兆,在这种情况下

6、,“脉弦者生,涩者死”(212条),“其脉短涩者为热极津已竭,正虚邪实,故为死候”。若阴液竭绝,阴阳相脱,不相维系,则更为严重,故曰:“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210条)3少阴之死证——阳气衰脱一部《伤寒论》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寒”邪为患,寒为阴邪,最易伤阳,少阴为二阴,在脏为心肾,病至少阴,心肾阳虚,“阳存则生,阳亡则死”,故少阴之死证以阳气衰脱为主。3.1阳气虚极少阴病寒化证,阴盛阳衰,可见下利、恶寒倦卧、手足厥冷、脉微,治当温阳救逆,若治不及时,病情恶化,若出现“吐利,躁烦,四逆”(296条)则表明阴邪猖獗,阳气已达竭绝的地步,故

7、为死候;若见“脉不至,不烦而躁”(298条)则尤为严重,脉不至是真阳虚极,无力鼓动血脉运行,不烦而躁则不仅复阳无望,而且神气将绝,断为死证。3.2阳气外脱8少阴病中如见恶寒身倦益甚,下利不止,脉不至或不烦而躁等都是阴寒极盛、阳气将脱之死候。若在厥冷下利之外又出现“息高者”(299条)则表明肾气绝于下,肺气脱于上,亦为死候。也有少阴病病程较长而出现“自利,复不得卧寐者”(300条),表明阳越不能入阴,阴盛阳脱,正不胜邪,故主死。在整个少阴病的过程中,也有下利止而见死证的情况,如297条“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本条下利不是阳复

8、,而是阴液已竭,阴竭于下,阳失依附而飞越于上,阳气外脱在即,故断为死候。另外,少阴病阴盛阳衰,服药后发生格拒,出现“脉暴出者”(315条),表明一点残阳完全暴露于外,预后极差,故断为死候。正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