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398079
大小:4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0
《陶行知学生观内涵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陶行知学生观的内涵摘要:学习陶行知可以从技术的层面学习陶行知的一些具体做法,更重要的却是从理念的层面学习陶行知的教育观点。陶行知的学生观是陶行知教育理念中的基本理念之一。学习陶行知必须了解陶行知学生观的内涵。本文试图从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是“主人”,是“人中人”,是“创造之人”,是“真人”等方面揭示陶行知学生观的内涵。关键词陶行知学生观生活主人人中人创造真人陶行知学生观就是陶行知对学生的看法,是陶行知教育理念中的基本理念之一。学习陶行知学生观有助于教育工作者用陶行知学生观改造自己的学生观,使学陶师陶活动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一、陶行知对学生的解释“学生”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主要有两个义
2、项:一是“在学校读书的人”;二是“向老师或前辈学习的人”。陶行知对“学生”的解释却是学生是“学习人生之道的人”。1919年7月22日陶行知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生讲习会上作的名为《新教育》的讲演中这样解释:“‘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生’字的意义,是生活或是生存”。“学生所学的是人生之道。”1927年3月17日陶行知给桃红写信,勉励桃红,信中说“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晓庄开学勉励桃红:全集8卷)。“人生”,就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现代汉语词典》)。1934年8月1日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第1卷第12期发表的《小先生解》上更是直截了当地讲:
3、“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陶行知认为,学生“要他天天加增的,是高尚的生活,完全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永久继续的生活。”(新教育,文集68)陶行知说:“要学就是生,生就是学。”“你哪一天生存不是学?你哪一天学不是生呢?”(新教育,文集)在陶行知的观点中,不仅人人都是学生,而且终身都是学生,“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什么是生活教育,文集464、465)值得一提的是,陶行知在认为人人都是学生的同时也认为人人都是先生。在《社会大学运动》中,陶行知明确讲“依‘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之原则说来,人类都是先生,而且都是学生。”(文集P791)(P464)“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
4、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文集464、465)二、陶行知学生观的内涵陶行知学生观的内涵有五个方面。(一)学生是生活中的人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现代化》中说:“自有人类以来,便是人人过生活,人人受教育。”因此,学生是生活中的人。1.学生过着生活生活与生俱来,与生俱去。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积日为年,积年为终身,实际生活便是人生的一切。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有时过着物质生活,有时过着文化生活,有时过着政治生活。因此,没有脱离生活而存在的学生。2.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学生在生活中受到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是一
5、个现象的两个名称,好比一个人的小名与学名。”“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名篇175)。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表现在两个方面:(1)生活为学生学习提供经验生活的中心实际上是“事”:吃饭是事,用书是事,种田做工是事,谈恋爱是事,养老育幼是事,自治是事,参与选举是事,科学研究是事,休闲娱乐也是事,总之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事。所有的事都要用行动去“做”。学生在“做”的行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陶行知认为“行动是思想的妈妈”(文集,科学的生活,383)。学生在生活中做事会遇到困难,会有新的遭遇,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增长经验,在新的遭遇
6、中会丰富知识。在后来的克服困难和做事的过程中,学生又会运用并修正并丰富这些经验和知识。这些知识和经验,哪怕是零碎的,是感性的,但是对于学生而言是亲身所为而获得的,而不是鹦鹉学舌般获得的于己无关的口头知识,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这些知识是墨子所谓的“亲知”,就是从“行”中得来的知识。“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以后通过学习获得的真知识的根是要安在这“亲知”里的,这就是陶行知所说的“接知如接枝”。学生以“亲知”为根,接上“新知”之枝,这新知之枝也成为学生知识之树的有机之一部分,也化为学生的真知识。后来的学习生活又可以在已经化为自己真知的“新知”之枝上再接上“新知”之枝,学生的知识之树不断茁壮成长
7、。学生通过不断进步的生活受到不断进步的教育,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才得以实现。(2)学生在生活与生活的斗争中学习。陶行知说:“我们要从生活的斗争里钻出真理来。我们钻进去越深,越觉得生活的变化便是教育的变化。生活与生活一磨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磨擦者与被磨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到了教育。有人说:这是‘生活’与‘教育’的对立,便是‘生活’与‘教育’的磨擦。我以为教育只是生活反映出来的影子,不能有磨擦的作用。比如一块石头从山上滚下来,碰着一块石头,就立刻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