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672661
大小: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9
《陶行知学生观的理论背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陶行知学生观的理论背景杨勇﹡摘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始终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学生观。陶行知学生发展的论述的理论背景有三:教育哲学背景、教育心理学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陶行知的生活经验和心路历程决定了他对学生发展的独特看法,对当前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启迪。关键词:陶行知;学生观;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社会文化;背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倡导废除旧教育,建立新的教育、活的教育,始终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形成了自
2、己独具特色的学生观。了解陶行知的学生观就须探寻其学生观的理论背景,也就是先生教育思想的源泉。陶行知关于学生发展的论述的理论背景有三。一.教育哲学背景与陶行知的哲学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变通的过程相对应,他对学生发展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1.扬弃中国传统儒家哲学。陶行知出生于素有“东南邹鲁”之誉的徽州,小时侯又受过私塾教育,中国儒家学说对他的影响极大。加之王阳明的教育思想被当时的徽州教育界所推崇,王阳明的教育哲学在他幼年时就留下了烙印。在金陵大学求学时,陶行知信奉王阳明的教育思想,曾署名“知行”发表文章,于1911年将原名陶
3、文俊改为陶知行。王阳明在论述儿童教育中反对“鞭挞绳缚,苦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月化”。陶行知曾把这一论述译成现代语言:“教育孩子,应该让他自由发展个性,教师只是诱导他们方向就成。如果以为拘束督促,学生看学校如牢狱,看师长如寇仇,勉强装出规矩,养成伪诈顽鄙习气,教他为善,实际迫他为恶。”①当时陶行知在学生学习观上极为推崇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知行并进”的学说。尽管后来陶行知体验到王阳明的“公式”“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①在人认识过程中的头足倒置,从而摈弃了这种唯心主义学说。但是陶行知依然
4、认为王阳明对儿童教育的批判是正确的,并且着力主张教育要切乎学生的实际,所以他一直倡导:“要改造学校的教育,使杨勇: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讲师5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文化的精华。要革除体罚,改良赶考,注重启发,使小孩接受教育的时候,有求学之乐趣,而无不必要之恐怖与烦恼。”他主张教育要以学生兴趣为主旨:“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②2.反思西方实用主义哲学。1914年陶行知借资赴美伊利诺大学攻读市政,次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
5、师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和孟禄,为杜威所器重。杜威的教育哲学在世界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陶行知在求学期间,认真研修杜威的名著,接受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把握了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理论和主张。杜威主张学校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自身的社会活动。”②因而学校的中心应该从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转移到儿童中心。陶行知学习杜威的教育理论,并没有简单抄袭,回国后实际的教育状况使其不断反思。他把杜威的教育理论“翻了半个筋斗”,形成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
6、并发展了杜威的儿童教育思想,提出“儿童的世界要由儿童自己动手去创造。我们要停止一切束缚,使儿童可以自由活动,这儿童的世界才有出现的可能。”①陶行知极为重视儿童教育,认为它是奠定人生的基础教育,他说“小学教育是建国的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提出要“发现”“了解”“信仰”儿童。从这一点来看传承了杜威的思想;他教孩子做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他结合中国普及教育的状况,鼓励儿童发挥自己的作用,“接知如接枝”,“即知即传人”。③这些反映陶行知对杜威教育思想的超越,是他结合中国国情而开创的儿童教育的新思想。
7、3.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陶行知先生受到中国传统教育洗礼,又接受过西方的教育,甚至还一度信奉基督教。但他始终关注中国的命运,关注中国的教育改造,他接受任何思想的目的都是为改变中国的现状。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系的中前期多是重复别人的思想道路,却都以教育改造失败、在现实中碰壁而回头。用他自己的话说:“翻了半个筋斗”,翻了两次后,陶行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1931年11月,陶行知先生在《思想的母亲》中写到:“我拿杜威先生的道理体验了十几年,觉得他所叙述的过程好比是一个单极的电路,通不出电流。他没有提及那思想的母亲。这位母亲便是行动
8、……所以我要提出的修正是在困难之前加一行动之步骤,于是整个科学的生活之过程便成了: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陶行知的“行动——知识——再行动”这一学习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再实践”的5实践观是完全一致的。正如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