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2)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2)

ID:36356474

大小:3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0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2)_第1页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2)_第2页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2)_第3页
资源描述: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确定位置》。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培养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教学重点:能按照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难点: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具准备:课件、数字粘贴学具准备:方格卡片习题教学过程:一、引入,揭示课题寻找小助手师:请坐在第三个位置的同学来当老师的小助手,你知道老师想请谁吗?学生回答出不同位置的同学。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通过学生交流,说明没有确定是第几组的第三个同学,位置

2、不确定。师:要准确的找到那一位同学就需要确定这名同学的位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确定位置。(板书课题:确定位置)二、创设情境,初步探知1、出示情境图。这是一张笑笑所在班级的座位图,你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表示出笑笑的位置吗?(课件出示图片)要求把表示方法写在纸上。2、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方法,并引出数对。师:同学们这些表示方法中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用来表示同一个人的位置,并且用了两个数,先表示横的方向,后表示纵的方向)哪一个更简洁?师:你们的写法已经很接近数学家的写法了。介绍数对:先写几,表示第几组;再写几,表示第几个;中间用逗号隔开,在外边加上(),读作:……,(齐读)像这样的一对数,就是

3、数对。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的同学么?3、用数对表示自己在班上的位置。师:请第2组的同学站起来,给大家打个招呼,依次说出你们座位所对应的数对。你发现了什么?生:数对的第一个数都相同;第二个数依次加1。小结: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组。师:那么每一行的数对又有什么规律呢?验证:第二个数字都是相同的,因为他们都在同一行。小结:数对中第二个数字表示第几个(行),同一行的数对中第二个数字都相同。师:那坐在(1,1)(2,2)……这样的同学,他们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观察汇报,验证。小结:数对中数字相同,表示的意义却是不相同。4、在抽象图形中深化数对师:你们的座位有没有更简单的表示方法呢?学生汇报。师

4、:我们现在就用一个点来表示。教师演示变化的过程:先把班级的每个座位都缩成了一个点,再把每一组的点连成一条线,最后把每一行的每个点连成一条线,就成了格子图。师:这个图像什么?你还能从中找到笑笑的位置吗?生练习。三、课堂练习1、请用数对表示下列地点的位置。出示习题卡片。2、老师想去的地方是(4,),你能猜到老师要去哪里吗?师小结:用数对确定位置需要2个数字!3、图上(3,2)、(2,3)表示的位置相同吗?小结:数对表示位置时不仅要用两个数,还要看清两个数的顺序。4、请同学们在方格中标出下列地点。5、抽奖游戏。6、找新座位。四、课外拓展。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了数对知识?五、总结。通过这

5、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是感受?六、作业:数学书64、65页七、板书设计确定位置3组第2个数对第三组第二排(3,2)3.2列排第3组第2二座 教学反思:1、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座位是本节课的重要的学习资源,本节课力求把这一教学资源用足。抽奖游戏、找座位等一系列活动,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认识和描述生活中的位置的基础上,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这一新的表示位置的方法,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这样设计,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问题化理念,创设思考数学的情境,

6、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地探究“数对”这一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整节课的设计,始终贯彻这样一个原则: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探索的不替代,能发现的不暗示,设计更加开放的课堂,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尝试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探索、思考、猜测以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使他们能够主动发展。  3、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下,重视课堂上的互动与生成。课前,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答案,并想出如何应对。经过周密考虑,备出详细的教案。整堂课,多次让学生说位置,其他学生猜猜“他说的是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再

7、如,在学生汇报表示笑笑同学位置的时候,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展开后面新知的教学,使环节之间连贯自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