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308346
大小:322.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5-09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一(2008-12-0108:51:49)转载▼标签:杂谈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首先给出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相似比的概念,并利用探究法得出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1.使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
2、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教法建议 1.从知识的逻辑体系出发,在知识的引入时可考虑先给出相似形的概念,在给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在知识的引入上,可以从生活实例的角度出发,在生活中找几个相似三角形的例子,在此基础上给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3.在知识的引入上,还可以从知识的建构模式入手,给出几组图形,告诉学生这几组图形都是相似三角形,由学生研究这些图形的边角关系,从而得到对相似三角形的本质认识 4.在相似三角形概念的巩固中,应注意反例的作用,要适当给出或由学生举出不是相似三角形的例子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在概念的理解过程中,要注意给出不同层次的图形,要求学生从中找出相似三角形,
3、既增加学生的参与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6.在本节内容中对应边及对应角的寻找学生常常出现混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由浅入深的一系列题组由学生寻找其中的对应边或对应角,并说明根据,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3.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内容的问题) 从知识的建构模式入手,给出几组图形,告诉学生这几组图形都是相似三角形,由学生研究这些图形的边角关系,从而得到对相似三角形的本质认识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1.学生是海南乐东冲坡中学初三(12)的“远程教育班”学生 2..每位学生都有制作电脑画的能力。能进行网络浏览
4、。3.学生思维灵活,感情丰富,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 释疑解难一。(1)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当相似比为1时的特殊情况,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3个定理和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3个定理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不同之处仅在于前者是后者相似比为1的情况.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选择:①已知有一角相等时,可选择判定定理1与判定定理2;②已知有二边对应成比例时,可选择判定定理2与判定定理3;③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时,首先看是否可以用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来判定,如果不能,再考虑用判定一般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来判定. (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作用:(4)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图形:①平行型
5、 重点、难点分析二。 学完相似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本质,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全面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还是研究相似三角形性质基础:①已知有一角相等时,可选择判定定理1与判定定理2;②已知有二边对应成比例时,可选择判定定理2与判定定理3;③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时,首先看是否可以用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来判定,如果不能,再考虑用判定一般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来判;①可以用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②间接证明角相等、线段域比例;③间接地为计算线段的长度及角的大小创造件. 三。认真做笔记,动手操作模型, 制作电脑画。手,口,脑一起并用。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6、共同讨论问题。体现实践感悟、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交流、合作、操作的实践能力本次教研活动我听了几节课,收获不少,其中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说到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相信学生比老师厉害。通过周老师的指导,上课的老师的确能做到这一点,而且效果很好。在评课的时候,我提出了两个疑问,一个是在方程的意义这一课时不要提出等式与算式之间的区别。另一个是小学阶段解方程不要求解未知数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但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出现这样练习题,这到底要不要用以前老教材的教法把这类型的方程的解法教给学生。周老师都能一一的给我解答。希望以后在这次教研活动当中表现得很好的陈包兴老师等几位老师能多上
7、些类似的好课让我们学习,周老师能多带一些专家过来给我们上展示课。初中数学教学基本课型分析研究上传:魏建军 更新时间:2013-1-2513:43:37 弗赖登塔尔提出了“数学现实”的数学原则,是指数学教育体系的内容应该是与现实密切联系的数学,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的数学。弗氏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创新动机,引导学生自己或群体去探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