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越规尝试

创新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越规尝试

ID:36308013

大小:3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09

创新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越规尝试_第1页
创新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越规尝试_第2页
创新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越规尝试_第3页
创新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越规尝试_第4页
创新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越规尝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越规尝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新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越规尝试侯美英(河南省濮阳市特殊教育学校457000)近年来,聋校加强了对聋生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的培养及针对聋生个别差异实施了分类教学、个别化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又向我们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把创新教育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大胆探索,进行了“越规”尝试。我就创新教育在教学课堂教学中的“越规”尝试应用谈些自己的做法和想法:一、对教材内容进行“艺术化”处理数学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而聋生由于听力障碍致便他们在理解、想象、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受到

2、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把创新教育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依据聋校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自身特点,对教材进行了“艺术化”处理。1、调整顺序教学顺序一般在教材中作了安排,但是教材中设计的顺序是基本的,不可能适应所有的学生。教学中我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教学顺序进行了调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材编排顺序是先通过折叠、测量、比较等方法认识圆各个部分名称及其特征,最后教学用圆规画圆。我在上这一课时,将画圆这一内容提前。先用一根橡皮筋,将其一端固定在黑白上,拉着另一端点绕固定端点旋转,因橡皮筋时长时短没有画出圆形,让学生

3、感到画圆要固定一个长度;再用一根细绳拉着一端在黑板上转动画出又一个不规则图形,让学生明白绳长固定不行还要固定一个端点才能画圆;然后让老师用细绳在定长、定点的基础上旋转一周画出一个圆形。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充分感知到圆形的各部分及其特征,使什么叫圆心什么叫半径直径的概念教学得以顺利进行,而且用圆规画圆的三个步骤也渗透在刚才的过程之中,后面来学习画圆也就很容易了。这样处理教材似乎是舍本逐末,其实正好相反,同时也体现了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用于实践。当然这样处理,不仅在于为了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地是用橡皮筋、细绳试图画圆到画成圆这一探索创造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

4、意识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2、更新内容聋生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都与健全学生有一定的差距,而数学本身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不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处理,聋生对其很难理解。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有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进行了删减,并根据聋生实际补充了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有意识地把现实问题数学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例如“两步计算应用题”一课。教材安排的例题是“食堂原来有50袋粮食,吃了4天,每天吃8袋,还剩多少袋?”这种教材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自然没什么兴趣,也谈不上什么应用

5、意识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对此教学内容进行了“艺术化”更新。a、课前布置学生用一张10元的钱去商店购物,可以买一件、两件或同样的几件商品,选购的每件商品间隔要求是整元的。(学生还没有认识小数)b、汇报交流:买了什么东西,每件价格是多少元?付了多少钱?找回多少钱?教师选择几位同学的材料板书在黑板上。如:买一瓶娃哈哈1元钱,付了10元,找回9元。买一本书4元钱,一支笔2元钱,付10元,找回4元。买3盒笔芯,每盒2元,付了10元,找回4元。……c、选择其中的一题,补上情景,改为提出问题:找回多少钱?作为例题,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并解答。d、把另外几个学生提供的材料

6、,处理成应用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也可同桌相互出题练习。e、最后老师提供这样一条信息:嘉兴五芳斋粽子公司准备运85箱粽子去上海门市部,已经运了8车,平均每车装9箱,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五芳斋公司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应用题的呈现无论是例题还是习题,我们都可以对题材进行更新,使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最后的习题也没计成了似乎真的在帮助五芳斋公司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兴趣浓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提高。3、重新组合现行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因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往往过多地着眼于训练的梯度和密度,

7、把一块知识分析得很细,一点点“喂”给学生,“小步子”前进,反复训练。这样的内容组织固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因为没有紧紧抓住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教学这一条主线,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往往是会“模仿”的多,会“创造”的少。所以,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实际,敢于调整重组教材内容,突出基本知识、基本观念、基本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再创造”的方法和能力。如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拆成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共计36道题进行编排。因为分得细,再加上反复操练,可能学生能熟练地记住各题的计算结果,但显然教学的效率偏低,也不利于学生

8、的再创造。我在教学中对此教学内容作了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