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6274668

大小:146.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5-08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共6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A.诸侯各国丢弃传统文化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孔子对传统文化的尊崇【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大意为:根据钱穆的考证,周人的语言被称作雅,所以雅言又被叫做正言。孔子是鲁人,在平时经常使用鲁语,只有在诵

2、读《诗》和《书》以及执行礼仪这三件事上一定会用雅言。材料中只提到了孔子的用语习惯,并未提到诸侯各国的相关信息,并不能得出诸侯各国丢弃传统文化的结论,故A项错误。用雅言诵读《诗》和《书》以及执行礼仪并不能与传播儒家思想完全等同,故不能表明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故B项错误。孔子用周人的语言诵读儒家经典和执行礼仪,强调的是孔子对周人语言的尊崇,而非礼制的重要性,故C错误。孔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鲁语,而在诵读儒家经典和执行礼仪的庄重场合却使用周人的语言,这表明孔子认为周人的语言是正式的官方语言,孔子认可周天子的统治,认同天下一家的观点,故D正确。2.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

3、: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A.道家、法家B.法家、墨家C.儒家、法家-24-D.道家、儒家【答案】D【解析】注意限定信息“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结合所学可知,道家讲求顺应自然,这便会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仁”的思想分别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因此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结合道家和儒家的思想解答即可。3.湖南里耶考古发掘了大量秦简。简牍字体属古篆书,字体繁简有

4、别,姿态各异。内容包括祠先农简、地名里程简、户籍简等。这反映了当时秦朝A.中央集权制度已形成B.书写字体由繁向简演变C.经济发展受国家主导D.统治范围最远到达湖南【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主要内容并非政治制度问题,排除A;由材料“古篆书,字体繁简有别,姿态各异”,说明书写字体由由繁向简演变,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问题,排除C;结合所学,秦朝统治范围南达南海,排除D。4.秦汉之际,儒家经典多佚。汉代儒者将流落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经典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整理下来,便是今文经,大一统、更化改制、兴礼诛贼等是其阐发的主要主张。据此可知,汉代今文经学A.接续了

5、孔孟的道统思想B.形成了训诂考证的治学学风C.适应了社会治理的需要D.奠定了儒家信仰的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没有反映汉代今文经学接续了孔孟的道统思想,排除-24-A;训诂指解释古代汉语典籍中的字句,材料“将流落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经典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整理下来”并不能体现训诂考证的治学学风,排除B;今文经宣传大一统、更化改制、兴礼诛贼等主张,是汉代儒学适应汉代大一统和和中央集权需要的表现,故选C;汉代今文经学并不是儒家信仰的理论基础,排除D。5.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

6、,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义”“礼”“平”“利”“法”“孝”,东汉是“道”“平”“礼”“法”“义”“孝”“信”。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A.伦理道德是社会准则B.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C.礼法并用,教化为重D.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主旨不是揭示伦理道德是社会准则,排除A;结合所学,汉武帝时期及其以后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排除B;题干材料“礼”、“法”体现两汉社会立法并用,而“义”、“平”、“孝”、“信”体现了两汉社会以教化为重,故选C;功利思想的消亡与题干材料中“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

7、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不符,排除D。6.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据材料可知A.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主流思想B.中国古代法律具有灵活性特点C.儒学理念渐趋影响法制法规D.古代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答案】C【解析】由董仲舒将“《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可知儒学理念出现法制化现象,儒学理念渐趋影响法制法规,故C项正确;A-24-项是从汉武帝时,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没

8、有体现出法律的灵活性和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