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必修1《纪念刘和珍君》

新必修1《纪念刘和珍君》

ID:36245214

大小:1.94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5-07

新必修1《纪念刘和珍君》_第1页
新必修1《纪念刘和珍君》_第2页
新必修1《纪念刘和珍君》_第3页
新必修1《纪念刘和珍君》_第4页
新必修1《纪念刘和珍君》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必修1《纪念刘和珍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记念刘和珍君鲁迅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包含的主要意思,阐述课文中难句的含义。2.了解课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3.体会课文中悼念死难烈士、痛恨反动派、鼓舞革命者奋起战斗的思想感情。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鲁

2、迅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①记②君“记”:相当于“纪“,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记念”说明本文是一篇记人叙事类的文章。君是对刘和珍的尊称。解题:刘和珍君浩气长存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

3、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执政府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等人都是在当时遇害的。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注解1)时代背景背景:看注解(1)注意三个时间:(1)1926年3月18日,以北京为中心发生了请愿事件,针对《辛丑条约》,参加的人以大学生为主。(2)3月25日,举行追悼会,鲁迅前去参加,但没有进去,独在外徘徊。(3)4月1日,写下这篇纪念文章,离事件发生只有十几天的时间,这十几天作者一直在深沉的思考,沉浸在深深的悲愤中。背

4、景3.18惨案3.25追悼会4.01写作本文惨案发生后,一些反动文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制造种种流言,污蔑爱国青年。血腥的镇压、无耻的造谣污蔑,激起鲁迅先生的满腔愤怒。在此情况下,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表达了他对这次事件中蒙难牺牲的爱国学生的痛悼与怀念之情,同时也是为了揭露反动军阀的凶残卑劣及其走狗文人的阴险无耻,激励人们同敌人进行更有效的战斗。时代背景三·一八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的队伍十八日早晨学生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段祺瑞政府卫队与群众对峙的情形中弹倒下的大学生三一八惨案中军阀残酷屠杀群众三·一八烈士墓在海淀区圆明园遗址西南角。1929年,为纪念1926年

5、"三·一八"惨案牺牲的47名烈士而建。墓碑坐北朝南,5米高的六角形纪念碑,矗立在60平方米的墓基上,碑身正面镌刻"三·一八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四周铭刻刘和珍、杨德群等烈士的姓名和籍贯。1971年"三·一八"烈士刘保彝、江禹烈、陈梁的墓碑从北大工学院移来,立于北侧。血泪控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闻一多、梁启超、刘半农、蒋梦麟、傅斯年、邵飘萍等纷纷著文控诉暴行。鲁迅连续写下一系列文章:《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可惨与可笑》《记念刘和珍君》《空谈》《如此“讨赤”》《无花的蔷薇之三》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演讲因病动手术的梁启超先生也在医院向记者表示了自己

6、的愤慨; 北大代校长蒋梦麟在北大遇难同学公祭大会上致悼词,全场痛哭;朱自清先生参加了三一八集会游行,亲眼目睹了血腥一幕,遇难学生的血还洒在他身上。作为屠杀的见证人,3月23日,他愤怒地写了《执政府大屠杀记》,记下了那骇人听闻的暴行;女师大教务长、刘和珍的英文老师林语堂,写了《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深切回忆了自己的学生刘和珍;闻一多发表了《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称赞烈士们的死难“不仅是爱国,而且是伟大的诗”;刘半农也写诗悼念死难学生,并经赵元任作曲后传唱全城;有这样多的文化名人投入这一事件或是高度关注,说明了什么问题?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不是只记

7、念了刘一人?还记念了哪些人?为什么要记念他们?实际目的是什么?还记念了杨德群、张静淑以及3.18惨案中的死伤群众。实际目的是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记住这次惨案,警醒人们不忘血债。①、本文标题是“纪念刘和珍君”为什么不采用顺序,作者从哪里切入的呢?顺序应从刘和珍的生平写起,写她一生一个很大的闪光点----在女子师大学潮中的卓越表现,本文却采用倒叙,从追悼会切入,直奔主题。②、本文开头的几句话有什么特点?1、郑重地交代何年何月,用“国立女子师范大学”的全称,刘和珍是作者的学生,却尊称为“君”,在执政府前加上段祺瑞的名字。表明作者是为革命烈士写悼念文章,刘和珍、杨

8、德群的“三一八”蒙难应当永载史册,段祺瑞和他的执政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