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和珍君教案1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1

ID:34239364

大小:11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4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1_第1页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1_第2页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1_第3页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1_第4页
资源描述: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堂检测——纪念刘和珍君3姓名:1、选出对红字句子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答()  A.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红字句子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他们甚至对鲁迅先生的痛苦都要表示快乐!  B.这是一段心理剖白,红字句子表明鲁迅先生沉痛悼念死难烈士,要与黑暗的社会斗争下去的决心。  C.这是一段记叙性文字,叙述了鲁迅先生的内心活动,红字句子表明鲁迅先生无以纪念死难烈士的惭愧心情。D.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红字句子痛斥了黑暗的社会,表明鲁迅先生以“苦痛”来纪

2、念死难烈士的心迹。                        3、文中引用陶潜《挽歌》的目的是(  )  A.批评庸人,表在对庸人的不满。  B.给烈士亲属以安慰。  C.有青山埋忠魂之意,寄托了作者牢记死者遗愿,死者当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  D.表达了作者反对徒手请愿,对无谓牺牲的遗憾。4、“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各项是(  )  A.哪怕希望是微茫的,真正的革命志士也会勇敢地前进。  B.即使是苟且偷生的人,也会从这流血事件中看到希望。  C.苟活者不应该悲观,因为有真的猛士在为希望战斗。  D

3、.这句话,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未来的意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一位外国人善意地问我:“鲁迅真可以称为文学家吗?”我懂得他的意思:鲁迅的文章犀利有余而文学性不足。我也觉得鲁迅还缺少一两部纯文学的代表作。我早就在他的文章中品味过某种有苦难言的滋味,对于祖国前途的沉重责任感逼迫他的文章理论化,他不愿活得轻松,写得潇洒,他没有著作一部大书的余裕和心境。课外作业——纪念刘和珍君3姓名:可是我推崇他的能力。《呐喊》等集子中的作品既显示了他文学家的能力,又显示了他学者的能力。学者式的文人自古就有,具备真知灼见者不见几人,而具备全部能力者,惟有先生一人。

4、鲁迅无暇写自己的人生之作,他的苦涩,包括无法表达自己能力的苦涩,造成了文章的阴郁沉重。卒年出版的《故事新编》,向人们述说着先生再无大作品的痛苦,它的问世本身就意味着鲁迅无心再写下去。鲁迅很早就向古代,尤其是春秋战国那个时代求索。只要把痛苦的感受艺术地加以渲染,就会篇篇令人不寒而栗。《故事新编·铸剑》中有这样一个画面:眉间尺行刺不成,变为怨鬼,两颗头颅在鼎镬中迸跳追咬,最后大王和贱民的两颗头颅都安静下来,化为一对不能分辨的白骨。这才是短篇小说。然而钩沉古史是不能自救的。人最难克服的是自己的内心矛盾。鲁迅看破了学术,也看破了文章,更看破了孔孟程朱。痛知中国文化之毒,若无中国自救

5、之理。憎恶形形色色的媚外崇洋,自己又不得不从中去讨生活。一堵鬼墙,使鲁迅孤身一人,自苦自责,他未能找到一个参照。在没有解决这一巨大的矛盾之前,优秀的作家很难写出长篇小说。一九三六年鲁迅先生辞世,留下费解的《故事新编》勉作答案,更留下《狂人日记》为自己不死的灵魂呐喊。读者既然读了,就该做一个理解者。我真想反问那位外国人:你真可以称为读者吗?13.为什么说《故事新编》的问世“意味着鲁迅无心再写下去”?14.作者第三段引述鲁迅小说《铸剑》,并说“这才是短篇小说”,用意是什么?15.在作者看来,鲁迅先生“还缺少一两部纯文学的代表作”、未能留下“大作品”有三个原因,请分条写出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