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八、脂类代谢

[农学]八、脂类代谢

ID:36199653

大小:5.51 MB

页数:80页

时间:2019-05-07

[农学]八、脂类代谢_第1页
[农学]八、脂类代谢_第2页
[农学]八、脂类代谢_第3页
[农学]八、脂类代谢_第4页
[农学]八、脂类代谢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学]八、脂类代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点:掌握脂肪酸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途径β-氧化的位置、转运、过程;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的过程;乙醛酸循环的过程、位置与TCA循环的关系。第八章脂类与脂类代谢目录第一节生物体内的脂类第二节脂肪的分解代谢第三节脂肪的生物合成第一节生物体内的脂类磷脂脂类单纯脂类复合脂类非皂化脂类脂酰甘油蜡糖脂、硫脂萜类甾醇类含有脂肪酸不含脂肪酸按其化学组成和结构分为三大类一、单纯脂类1.概念由脂肪酸和醇形成的酯。2.种类(2)蜡:脂肪酸与一元醇形成的酯。(1)脂酰甘油酯: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其中三酰甘油即为脂肪,在生物体中含量丰

2、富。(一)脂肪酸链长常见为10-26个碳原子,且均为偶数,一端有一个羧基。国际命名原则:羰基碳为C1,其余的碳依次编号。通俗名:羰基后的第一个碳原子用希腊字母标为、β、γ、δ等依次排下去。离羧基最远的碳原子定为ω。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有一到多个,位置一般自第9至10碳原子间始,两个双键往往以一个亚甲基(-CH2-)相隔。CH3-(CH2)n-CH2-CH2-COOH根据链内是否含有双键又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类。常见饱和脂肪酸有16烷酸(软脂酸或棕榈酸)和18烷酸(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棕

3、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简写法:先写碳原子数目,再写双键数目,中间以冒号分开,最后写出双键位置。如棕榈酸(16:0),棕榈油酸(16:1∆9),油酸(18:1∆9);亚油酸(18:2∆9,12);亚麻酸(18:3∆9,12,15)。每个双键都存在顺式和反式结构,天然油脂里的脂肪酸大部分为顺式结构,反式脂肪酸可以通过对植物油的氢化得到(如人造黄油)。摄食较多可能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不饱和脂肪酸熔点底,双键极易被强氧化剂氧化。哺乳动物体内只能合成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他们是动

4、物的必需脂肪酸。(二)脂酰甘油酯之三酰甘油 (脂肪/油脂)脂酰甘油是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根据结合的脂肪酸分子数目的不同,又分为单(脂)酰、二(脂)酰、三(脂)酰甘油三类。提供同量糖两倍以上的能量,非极性不亲水使其少付重量,具有储能和防止热量散失的功能。甘油三酯中的脂肪酸不饱和的较多时,室温下是液态,被称为油;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时,室温下为固态,称为脂。合称为油脂。(三)蜡天然蜡主要是含14至3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与含16至30个碳原子的一元醇所形成的酯。此外还含有一些游离的高级脂肪酸、高级一元醇及

5、醛与酮。蜡主要存在于毛发、皮肤、叶子、果实以及昆虫外骨骼等的表面。二、复合脂类1.概念2.种类(1)磷脂糖脂硫脂酯中除脂肪酸与醇外,分子内还含有其它成分,如磷酸、硫酸、糖等。(一)磷脂甘油磷脂磷脂是分子中含有磷酸的复合脂。由其所含的醇的不同,又分为甘油磷脂和鞘氨醇磷脂。甘油磷脂的种类较多,其共同的结构特征:以磷脂酸为基础,其中磷酸再与氨基醇或肌醇结合。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C)磷脂酸PA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PE)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甘油PG常见磷脂的种类(二)几种糖脂和硫酯2,3-双酰基-1-

6、-D-吡喃-D-甘油6-亚硫酸-6-脱氧--葡萄糖甘油二酯(硫酯)2,3-双酰基-1-(-D-半乳糖基-1,6--D-半乳糖基)-D-甘油三、非皂化脂类1.概念皂化反应:仅限于油脂与氢氧化钠混合,得到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和甘油的反应。不含脂肪酸的脂质,不能进行皂化作用,包括萜类和甾类化合物,又称类固醇。2.种类(1)萜类化合物:异戊二烯残基头尾相连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及其饱和度不同的含氧衍生物。如部分维生素、植物激素、细胞色素等。(2)甾醇类(固醇):环戊烷多氢菲的羟基衍生物,如胆固醇、豆固醇、麦角固醇、胆汁酸

7、等。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正常人每日从食物中摄取的脂类中,三酰甘油占到了90%左右。人和动物从食物中摄入脂肪后,主要在小肠进行消化和吸收。胆汁中的胆汁盐将脂类乳化,增加脂肪酶的接触面积,脂类的吸收主要在小肠下段和盲肠。脂肪酶水解脂肪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单酰甘油、二酰甘油后从肠道进入小肠黏膜细胞,重新合成三酰甘油,再与固醇和载脂蛋白结合成乳糜微粒,通过淋巴进入血液。在其他组织的毛细血管中,脂肪酶降解三酰甘油产生的甘油和脂肪酸被靶组织吸收。第二节脂肪的分解代谢三、脂肪酸的分解代谢β-氧化作用α-氧化作用ω-氧化作用

8、一、脂肪的水解二、甘油的转化CH3-(CH2)n-CH2-CH2-COOH脂肪的酶促水解一、脂肪的酶促水解脂肪酶主要存在于消化道、脂体、乙醛酸体中甘油的转化(实线为甘油的分解,虚线为甘油的合成)动物脂肪细胞缺乏甘油激酶,甘油需通过血液运至肝脏进行代谢二、甘油的氧化分解与转化糖异生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甘油激酶磷酸甘油脱氢酶异构酶脱氢酶醛缩酶磷酸酯酶一)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三、脂肪酸的氧化分解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