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研究-陕081217“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与应用”课例及评价

中学数学研究-陕081217“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与应用”课例及评价

ID:36166794

大小:9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中学数学研究-陕081217“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与应用”课例及评价_第1页
中学数学研究-陕081217“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与应用”课例及评价_第2页
中学数学研究-陕081217“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与应用”课例及评价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数学研究-陕081217“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与应用”课例及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资料编号14474二项式定理张健发表在陕081217上属于教法、辅导、课例摘要题为《“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与应用”课例及评价》江苏省邳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张健文[1]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与应用”是高中数学新课程《数学选修2-3》“计数原理”中的一节内容.这节内容的难度大,

2、探究性强,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较多,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我们对这节课做了富有成效的尝试.1课堂教学简录教师:二项式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沉思,没有回答)教师:研究数的变化规律,一般采用什么方法?学生2: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教师:“从特殊到一般”的基本思路是——学生3:观察特例找出规律归纳猜想给出证明.学生4:取n=1,2,3我发现:前后两个二项式系数都是1;与两端间距相等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当”为偶数时,中间一个二项式系数最大;当„为奇数时,中间两个二项式系数最大.教师:真不错!一下就说出来三条性质.为了便于观

3、察,我们可以对《取不同值,得到二项式系数表(多媒体投影图1):二项式系数表构成了三角形图案,右侧这个三角形图案最早是由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发现的,所以又称“杨辉三角”,它比西方的“帕斯卡三角”早300多年.教师:能用式子表示这些性质吗?学生5:;当n为偶数时,以最大;当n为奇数时,以和(两者相等)最大.(有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还有其他发现吗?学生6:“杨辉三角”从第三行开始,毎行的数都是先增后减.教师:怎么用数学符号表示?教师:二项式右侧的表是由左側表计算得来的.教师:还有其他性质吗?(学生沉默)教师:同行的数“亲如兄弟”,异行的数是否也“藕断丝连”呀!学生8:任意一个数(除1以外)都

4、等于它“两肩”上的两个数之和.教师:你能发现它很不简单!请看图2.这个性质怎么表示?教师:太精彩了!由于n是任意的,实际这两个等式是统一的.教师:这个性质非常重要!它可以使“杨辉三角”连续不断地写下去.你能说出各项的二项式式代人第一个等式,消去偶数项,化简后即得.2教学特色点评数学教学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殊教育情境中的自主探究活动•这节课教师本着“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充分体验数学的发现和创造历程”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智慧生长而教,使学生在探究中“转知为智,化识成慧”,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2.1提供时空:让学生在

5、探究过程中生成智慧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是单一的、静态的,而学生获取的方式是多样的、动态的.教师能够摒弃“教教材”的做法,树立“用教材教”的理念,将教材中静态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动态的生成过程,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种思考、交流、探究的空间,像科学家一样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引导学生从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充当一名组织者,提供探究材料(杨辉三角),提出学习要求;充当一名引导者,帮助学生获得探究方法(从特殊到一般),提示研究方向,引导学生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去做;充当一名合作者,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学生拥有一份被信任感,积极参与

6、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其间,矛盾冲突层层深入,思维碰撞时时激起,智慧火花不断生成:“与两端间距相等的两个数相等”“当7!为偶数时,中间一个数最大;当72为奇数时,中间两个数最大”“任意一个数(除1以外)都等于它两肩上的两个数之和”,多么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是学生灵感和智慧的系数吗?学生10:1,7,21,35,35,21,7,1.教师:还有其他发现吗?(学生沉思)教师:刚才我们探索了“杨辉三角”“局部”之间数的关系,若从“整体”上看呢?比如,把每一行的所有数賦予运算,所得的值是否有规律性呢?学生11:我把每一行的数都相加:第一行为1=2°;第二行为2=2、第三行为4=22;…

7、…于是第n行应为2n.也就是教师:真不简单呀!这个性质是通过归纳猜想得到的,怎么证明它呢?(学生沉思)教师:这个式子的“源头”在哪里呀?学生:二项式定理.学生12:我是这样想的,不知对不对!要用二项式定理证明这个等式,关键是把展开式各项中的字母化为1,于是令a=b=l,就得证了.教师:大家认为她这样证明是否可以?学生13:可以.因为二项式定理对任意的a、b都正确,所以当a、b都取1时,推出的结论当然也是正确的.教师:是的!若一般情形成立,则特殊情形一定成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