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研究-陕140510把课堂还给学生

中学数学研究-陕140510把课堂还给学生

ID:36166397

大小:32.4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中学数学研究-陕140510把课堂还给学生_第1页
中学数学研究-陕140510把课堂还给学生_第2页
中学数学研究-陕140510把课堂还给学生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数学研究-陕140510把课堂还给学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资料编号15294课堂还给学生殷孝锋发表在陕140510上属于教法、模式、主体题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文献[1]的观点引起了笔者的共鸣,世事无绝对,教育亦如此。以往的“一个定义三项注意,,“题型加方法”式的应试教学模式固然不科学,但现在彻底放手式的“把课堂交给学生”也是一种矫枉过正。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都是不可忽视的必然要素,课堂是师生双方共有的。只是学生作为主体却常常被动,而教师作为主导却常常过界。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就要主动还出这部分课堂。1不是交,而是还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面,没有什么是绝对的。课堂

2、教学也不例外,全部由教师包办不行,全部由学生自治更不行。教育是育人的科学,而人是复杂的,不可能像麦克斯韦一样用一个方程组就统一所有的电磁场,因此教育研究者就不能指望用一句话来统一所有的课堂形式。课堂不只是学生的领土,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阵地,因此教师也要做到守土有责。但教育的实践者也要注意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只是指出“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而不是“唯一”,并且紧跟其后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如果教师过分占用了课堂中本属于学生的部分,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剥脱了学生的话语权,教师负责讲和写,学生负责听和抄,一样是不可取的。故而

3、笔者认为:要把这部分课堂“还给学生”。交与还,一字之差,意义却大不相同。交,交出了课堂的主导权,任由学生天马行空,似是而非却只能站在一边故作欣赏,误时误事,于双方都无益;而还,则是把从学生那里“拿走”的思维碰撞,观点交锋,试错反思等“物归原主”。要真正实现这些体验,少不了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故而实现了双方的发展。以下是笔者参加的一次评优课片段,课题是“平面向量的概念”。教师: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表示一个“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学生4:这是对的——吧。教师:是对的,不同的向量也可以有相同的模长。请你画出“向右1.5个单位长度”的向量。教师:有

4、了标准的“单位1”,看起来准确多了。再请一些同学上来画“模长为1.5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分别上来3位学生,一位在基础上进行“平移”,即向右又补了0.5个单位长,把起点放在B,另一位画了M。而第三位同学则无法再画出别的模长为1.5个单位长度的向量了。学生在物理上早就学过向各个方向的1.5牛顿的力,但在这里,却没能进行迁移,还是在教师提醒后才“恍然大悟”,这与笔者的想象相去甚远。如果把课堂全“交给”教师,这就是“两分钟,三句话”的事,如果全“交给”学生,恐怕很难做到完整和准确,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这里缺一不可。文献[2]中章建跃老师对类似的现象进

5、行了评价: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浪费时间。但笔者认为这样做不仅使课堂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体现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才是落实“双基”的教学,长期坚持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总是教师替学生完善表达,不仅生动活泼的局面难以形成,更糟糕的是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机会。2还哪些,怎么还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是教师的全盘退出,教师要厘清: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和盘托出,哪些方法需要教师展示告知,哪些技能需要教师示范引导,而除此以外的,还回去。2.1还哪些数学中有很多问题,其思维过程无法进行认知的逻辑解释,有很多数学创造源自数学家的灵感和顿悟,就连数学家自己也无法说明是

6、怎么想到的。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是难以让学生再发现的。例如等比数列求和,这是让所有高中数学教师都颇为头疼的一节内容,笔者为了求得一个好的教学方案也曾多方寻找,从中确实发现了一些“巧妙”的方案,但客观地说,至今未有一个方案让笔者觉得“自然”。不是说这些教学设计不好,而是因为这类全新的方法实在不容易设计出由学生自主构建的思维过程。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对一个类似问题有这样的评价:“这个解法太突然,好像是从什么地方突然跳出来,就像在一顶帽子底下抓只兔子一样,但不能弃而不用。”既然这里的思维通道是如此的狭窄,那教师就要当仁不让的唱主角,直接告诉学生,跟我

7、走。所以笔者对于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展示和告知。“让学生用欣赏的方式学习推导方法,以赏析的形式理解之所以能够运用这种方法的原因及其思想的美感和内蕴的深刻,再通过其广泛的应用性体验数学方法的价值”。因此如何生成错位相消法就应该属于教师的讲授,无需“还给”学生,更不可能“交给”学生,理解和用好这个方法才是要还给学生的部分。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不是会不会用错位相消法,而是计算是不是完整和准确。这其中尤其以不对公比<7=1进行讨论最为严重。在这个问题上,教师的“反复强调”“耳提面命”都是低效的。如果缺少让学生自己发现、大胆

8、试误、认识调整、暴露思维的过程,就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更不能形成自觉的数学意识。所以,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