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58312
大小:15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06
《故都的秋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故都的秋郁达夫云南省砚山县一中 田锦宁1、郁达夫(1896~1945),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7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后到嘉兴、杭州等地中学求学。由于聪颖好学,少时已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基础。1913年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他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1945年8月29日,郁达夫被日本宪兵诱骗、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终年四十
2、九岁。一、解题2、背景1933年到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虎视中原,国民党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由于白色恐怖,作者离开上海,避居杭州,过着游山玩水的隐逸生活,1934年7月由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故都”表明描写地点,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意;“秋”字确定描写内容,明确而又深沉。1、理清文章思路(1)文章的文眼在哪里?“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2)文章的前两段写什么?用什么手法写?表达了什么作者怎样的感情?用对比手法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写出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
3、情。二、突破重点难点(3)3-11段写了故都之秋的哪些景象?作者描绘故都的自然风物,共有五种景况,即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4)最后两段写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这两段主要写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故都的秋总起(1-2):写感受,抒发向往之情分写(3-12)蓝色的牵牛花槐树的落蕊衰弱的蝉声枣子树总结(13-14):总结全文,抒发眷恋之情2、具体研习(1)默读第12段,用原句概括这段议论性文字的内容,并说出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
4、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从记叙到议论,这是散文特有的从“形”到“神”的深化过程。这段议论,是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从理喻的角度,进一步赞颂秋,赞颂北国之秋。(2)文章总起部分和总括部分有什么关系?结构上,首尾呼应;意境上,总括部分强化,升华了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3)根据内容作“秋花图”碧绿辽阔的天空作了画的背景;地面上,五颜六色的牵牛花荟萃成流光溢彩的野花圃;天与地之间,间或出现一只白色或瓦灰色的驯鸽,点缀在一大片的空白之间,显得疏密得体,浓淡相宜,可与天工媲美;坐在院子里的人,手捧茶碗,抬头望碧空,俯身拾牵牛花,耳边不时传来驯鸽的飞声。画面有静有动,绘声绘色,秋的美,
5、秋的情趣完全融合在蓝天白云之中。(4)画的特点:清、静、悲凉3、欣赏品味“语言美”(1)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分号后的三句话,结构相同,整齐划一,有整齐的美感。其中三个形容词,表现的都是平淡细腻的意味。它们又都是响亮的音节,声调相同。前后两字押韵,读起来声韵铿锵,有很强的音乐感。(2)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用反喻的手法使“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表现出与一般句式相比较的“语言美”,即他不说“秋是什么”,而说“秋不是什么”,从而增强了新意。下面又用借喻的手法将对名
6、花、名酒的领略不深不透,比得像“花半开”“酒半醉”,两样也增强了新意。(3)品味“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本段作者使用内容上的对比,比较南北方“秋”的区别,其中不仅上下部分内容的表述都用了的排比句式,尤其下半部分,作者不直接和具体说南北方有关秋的比较,而是使用文言句式的排比句表达出只能意会不好言传,并能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余地的艺术效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