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17596
大小:16.2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教育的目的:生命生活生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的目的:生命生活生长《教育的目的》是英国教育家弗雷德•诺思•怀特海关于教育的经典著述,成书于1929年,全书每个篇章都是精品,可谓字字珠玑,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深刻教育思想,即便在今天看来,仍然闪耀着不朽的智慧光芒。生命:“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的目的》开宗明义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必须警惕学校办学目标的异化。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应该是为了促进人的自我发展,远离名利之争。身在其中,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来自师长的善意,感受到学校对生命成长的期待。曾应邀参加一所学校的教学研讨会,集中研
2、讨一个问题:学校近年在市区的学业水平监控中居于下游水平,导致学生学业成绩滑坡的原因是什么?会上,很多教师认为学校社团活动太活跃,挤占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业成绩。听到这种批评,我很纳闷:社团活动怎么会影响到学业呢?一位青年教师的发言为我解开了疑惑。这位老师对社团持肯定态度,但她提出:学校总要求社团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要获奖,导致社团指导老师给学生加压,甚至挪用正常教学时间组织训练,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原来如此!在这里,“获奖”成了社团的目的,“人”被功利遮蔽,被异化成了学校追名逐利的工具。目标异化,教育的失败不是必然的吗!正如怀特海所言:“我实在信奉这样一
3、条教育原理:在教学中,一旦你忘记你的学生是有血有肉的,那么你就会遭遇悲惨的失败。”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个故事:日本小提琴家铃木镇一上小学时,升学竞争很激烈,所有家长关心的是小孩的学习成绩。但铃木的父亲对他的成绩要求却不高,每门功课只要60分就可以了。父亲说:“60分就代表及格了,及格了就表示合格,你没有必要把全部的精力耗费在争名夺利上。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如果你成天想到的只是考试分数,那求知不就变成一种无尽的苦难吗?”怀特海说:“人的天性各不相同,有很大的差异性。有的人可以鸟瞰、甚至融会贯通整个课程,而另一个人可能发现一些不相干例证。”他还强调:“我相信,在教育中如果排除
4、差异化,那就是在毁灭生活。”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出生环境、天性、禀赋、兴趣等都不相同,教育者的眼中如果没有这种差异,而用同一把尺子要求孩子,教育无疑是一场灾难!生活:教育的唯一主题“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怀特海以不容置疑的语气作了这样的判断,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围绕“生活”这一主题展开,生活是教育的灵魂。围绕“生活”这一主题,怀特海特别重视教育对精神生活的意义。怀特海强调:“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相对有害的。所谓知识的利用,是指要把它和人类的感知、情感、欲望、希望,以及能调节思想的精神活动联系在一起,那才是我们的生活。”关注精神生活,是怀特海“有用知
5、识”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说:“我一直担忧,如果我们不能用新的方法来迎接新时代,维持和提升我国人民精神生活的水准,那么迟早,那些落空的愿望会转化为狂野的爆发,我们将重蹈俄国的覆辙。”正因为如此,怀特海十分强调艺术教育的作用,认为“致力于发展一种纯粹的智力,必将导致巨大的失败”。他指出:“在精神生活中,如果你忽视像艺术这样的伟大因素的话,那么你肯定会蒙受若干损失。我们的审美情趣使我们对价值有生动的理解,如果你伤害了这种理解,你就会削弱整个精神领悟系统的力量。”对精神生长和心灵世界的高度关注应该是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命题。围绕“生活”这一主题,怀特海强调课程应该删
6、繁就简,突出其核心价值。他要求:“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得透彻。”因为“只给儿童教授一些少而精的科目,让他们对所学的东西进行自由的想象和组合,他们就会利用这些所学的知识去认识世界,并在现实中加以运用”。对此,怀特海借助数学课程作了详尽的阐述:“我们正确地设想的初等数学给予的就是普通的头脑能有的那种哲学训练。但是,我们不惜任何代价要避免的东西是对细节无目的的积累。”在一系列的论述中,怀特海反复强调的是,数学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数学的思想方法及其对学生思维影响的价值。只有删繁就简,突出学科的核心思想方法,才能够避免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上纠缠,从而带来教学的变
7、化。围绕“生活”这一主题,怀特海认为学校课程应该是一个统一于生活的整体,学科之间应该相互包容或融合,反对科目之间相互对立。他批评说:“我们从来没有教过如何把各种知识综合起来运用。这样一系列的课程能代表生活吗?充其量不过是上帝在思考创造这个世界时在大脑中闪过的一个目录表,而他甚至还没有想好怎样才能把它们融为一体。”他主张“根除科目之间毫无关联的状态,这种分崩离析的局面扼杀了现代课程的生动性”。以技术教育、文学教育、科学教育为例,怀特海认为,在这三种课程中,每一门课程都应该包括另两门课程。同时,他认为对不同的学生,学习又应该有所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