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ID:36113793

大小:610.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5-06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1页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2页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3页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4页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纲解读关注热点(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和谬误(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真理(3)认识过程(1)结合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以及实践的特征(2)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3)结合甲型H1N1的更名

2、及药剂研制,说明认识发展的过程考点一 实践考点梳理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活动。⑴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⑵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形式⑴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⑵变革社会的实践⑶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3.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

3、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①实践的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②实践的历史性:在不同

4、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深化拓展1.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1)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人的思维是主观世界。(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

5、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只有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主观作用于客观,才使客观事物的面貌发生变化。(3)改造主观世界是一种意识活动,不属于实践的范畴。因此,认为实践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不正确的。纯主观的思维活动也不属于实践。因此,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1.十九世纪四

6、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上述材料说明()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A随堂演练2.(2

7、009•海南)“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考点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考点梳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认识是适应实践

8、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特别提醒】认识来源与认识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经验(通过亲自实践获得);二是间接经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如读书等)。就知识的整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1)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即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2)实践的发展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