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美萍(语文 论文)在困惑中思考·成长

农美萍(语文 论文)在困惑中思考·成长

ID:36086567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5

农美萍(语文  论文)在困惑中思考·成长_第1页
农美萍(语文  论文)在困惑中思考·成长_第2页
农美萍(语文  论文)在困惑中思考·成长_第3页
资源描述:

《农美萍(语文 论文)在困惑中思考·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困惑中思考·成长——从《七律·长征》谈“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构”南宁市江南区石柱岭小学农美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的我们为学生解疑答惑。我们的困惑又由谁来解答呢?领导?专家?教授?教研员?我想,同一个问题,由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研究领域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而不同层次、不同教龄的我们能接受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当遇到疑惑时,我们也许可以试着问问自己。就拿《七律·长征》这篇课文来说,困惑的问题可不少呢?困惑一:选择什么内容?《七律·长征》全诗只有56个字,还有可选的吗?内容之少,没有可选的了。如果是《地震中的父与子》,全文共24个自然段,我们可以选择父亲的语言或者动作或者神态去

2、品味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如果是《开国大典》,全文共15个自然段,1000多字,主要写了四个方面: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大典盛况;阅兵式盛况;群众游行。我们可以选择“大典盛况”这个部分重点学习。从而达到“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一教学目的。而《七律·长征》这一课内容这么少,全诗只有56个字,已经不存在什么可选性,必须全部在一节课内上完。可当我再细读这首诗,发现其背后有不少隐藏着的内容。内容一、告知文章体裁。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新文体,所以,有必要先让孩子们对这种文体有所了解,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同时,既是一首富

3、有代表性的现代七言律诗,就必须上出诗的韵味来。内容二、了解背景知识。这一首七律正是伟人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写就的,诗中描绘了红军战士跋山涉水,顽强战斗的长征过程,歌颂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本课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应该来说离得比较遥远了。纵观这个单元之前的语文教材,少有与长征有关的故事内容,所以,不单是让学生在课前能更多更好地对长征有一个较好的理解,更要在课上对长征的背景资料巧妙地贯穿在课文的学习中。内容三、交代作者情况。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毛泽东诗词大都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这首七律,不仅大处雄浑,节奏

4、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对张牙舞爪、3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通过其诗观其人,解其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正是本单元的重点所在.内容四、理解课文内容。纵观全诗,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颔联、颈联、尾联则围绕首联中的“只等闲”而展开,写了“五岭逶迤”,“乌蒙磅礴”,“四渡金沙江”,“大渡河上飞夺泸定桥”,“翻越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等具体事情。诗歌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

5、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内容五、通过朗读体会思想感情。这首诗生动地再现了红军长征艰险、壮观的场面,朗读时总体感情基调应是昂扬、激越、奔放、气势恢弘的。引导学生读好这首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困惑二:怎么重构内容?是否把文章体裁、背景知识、作者情况、理解课文内容堆砌起来,设计一个一个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就是完成了课堂教学呢?在众多的内容和问题中,到底哪一个最重要?本课可以围绕哪一点而展开?结合教参和个人理解,我认为“只等闲”是诗眼,也是可以展开整课教学的点。“五岭逶迤”对于红军来说——只等闲,“乌蒙磅礴”对于红军来说——只等闲,“巧渡金沙江”对于红军来说——只

6、等闲,“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对于红军来说——只等闲,“翻越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对于红军来说——只等闲。在老师一次一次的叩问中,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同时也就明白了“只等闲”的内涵,为学生打下了读好这首诗的情感基础。困惑三:怎么运用内容?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学会运用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归宿。如果说,要让学生一课一得,那么在这节课上,学生学到了什么?抓住“只等闲”展开教学,理解了诗意,体会了思想,读出了情感,这就完成教学任务了吗?根据目前课改的精神,好像还没有达到让学生锻炼了一种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所以,有必要再对首联进行深挖。怎么挖?我的想法是,

7、将目光瞄准“红军”一词。诗人写诗的目的,编者编文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要赞颂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吗?写“长征”这一事件达到了这样的目的。红军在革命时期的其他事件呢?是否也能达到赞颂红军的目的?比如:抗美援朝,成立新中国等。是否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首联的句式来写一写。“红军不怕抗美难,枪林弹雨只等闲。”“红军不怕建国难,从零开头只等闲。”3我认为这样的拓展要是能在课堂上实施,不仅能达到赞颂红军的目的,还让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