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47592
大小:24.4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4-30
《【哲学】论庄子的“无功”“无名”“无己”思想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庄子的“无功”“无名”“无己”思想李明珠 “无”是道家重要的哲学思想范畴。“无功”、“无名”、“无己”是庄子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生哲学思想。在《庄子》一书中,曾多次表述过“三无”的思想。有的是直接的理论阐述;有的是通过寓言的象征隐喻。在《逍遥游》中,庄子比较集中地阐述了“三无”的思想。庄子提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的主旨是对人生自由的理想境界的探索,上述言论就是庄子探索的结论。庄子认为,要获得人生的自由逍遥,要达到至人、神人、圣人的境界,必须“无功”、“无名”、
2、“无己”,由“有所待”达到“恶乎待”。做到了“无功”、“无名”、“无己”,就由“有待”达到了“无待”,即达到了人生逍遥的自由理想的境界。也就是说,庄子“三无”的提出,根源于对人生自由理想境界的追求,“三无”是达到人生理想境界的方法和途径。庄子“无功”、“无名”、“无己”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包含着十分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哲学智慧。但是由于儒家的“立功”、“立徳”、“立言”人生三不朽的思想,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庄子用超常和反思的智慧和眼光提出的“无功”、“无名”、“无己”的思想,常常受到这样或那样的误解,使人们对“三无”的理解和把握产生迷障
3、和困惑。本文力图对庄子的“三无”思想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以期给庄子的“无功”、“无名”、“无己”一个科学地、全面地、正确地把握和评价。庄子的“三无”思想,具有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多种涵义,这种多指向、多层次的“三无”思想,是在“无”这一“道”的境界中统一。我们试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论述。一、对世俗功名价值观的超越自从儒家提出“学而优则仕”,把“立功”、“立德”、“立言”作为人生三不朽的思想后,积极入世,建立功名,成为一般人的普遍追求。功名成为一种价值尺度,衡量着人生的成功与失败。所谓功名,包括富贵、权势、名利、金钱、地位等等,庄子把它概括为与
4、人相对的“物”。庄子以超越常人的智者眼光,清醒地看到:功名一旦成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成为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价值尺度,“物”就成了崇拜对象,“物”就会对人产生一种束缚,一种负面作用。人们在追求功名的过程中,往往会“为物所役”,“为物所累”,人与功名的关系就产生了异化。庄子这种思想的产生,是有着深刻的现实基础的。庄子生活在动乱纷争的战国时期。当时的统治者以私欲治天下,为满足贪欲和权力欲,你争我夺,尔虞我诈,政治非常黑暗。庄子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官场有着十分深刻的洞见,认为在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的情况下去追求功名,往往是以丧失人的独立人格、个性尊严和失去人
5、的本性真性为代价的。庄子视人格、尊严、真性为人的生命中最为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人的精神生命。为获取功名而失去人的精神生命,在庄子看来,功名的获得,便成了无价值无意义。庄子不把功名的获得,作为人生成功的价值尺度,而更看重人的精神生命价值的实现。当时人们一般是通过出仕的途径去获取功名的,但仕途险恶,官场黑暗,许多人进入仕途后,便失去了精神生命,成了没有真性、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自由、没有灵魂的生命不健全的“散人”。功名以其诱惑败坏着“文行出处”,腐蚀着世情人心。面对这种情况,庄子痛心疾首,要求人们超越世俗的功名价值观,从跻身功名的圈子中跳出来,摆脱功
6、名的束缚,这样在乱世中才能真正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无功”、“无名”是对儒家“学而优则仕”,“立功”、“立德”、“立言”的解构与反思性的批判。看起来,它似乎是对积极入世,建立功名的否定,实质上它否定的不是功名,而是追求功名的负面价值。它是庄子在特定时代,通过对社会政治的审视,通过对功名价值的反思,为改变“人为物累”的异化现象而提出的《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楚威王闻庄周贤,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乎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汚我。
7、我宁戏汚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庄周辞聘,就是对世俗功名价值观的超越,是对“无功”、“无名”的实践。“千金,重利;卿相,尊位”正是功名的获得。但获得功名的代价是:充当工具,作为祭品,失去自由,人格受汚。“无汚我”是庄子“无功”、“无名”的根本出发点,其目的是“以快吾志”,获得精神生命的畅快,实现人生的自由。庄子提出的“无功”、“无名”是引导人们突破世俗功名观念的束缚,超越现实对功名的执着,由此所开拓出的,是一种生命健全、人生自由的大境界。庄子提出的对世俗功名的超越,表面看来,它具有“无道则隐”的出世倾向,但实质上,“
8、无功”“无名”是庄子在功名与人的精神生命发生冲突、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对功名的一种自觉地、理性地放弃。这里有庄子的清高,也有对世俗的反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