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两则》导学案1

《坛经两则》导学案1

ID:36024012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9

《坛经两则》导学案1_第1页
《坛经两则》导学案1_第2页
《坛经两则》导学案1_第3页
《坛经两则》导学案1_第4页
资源描述:

《《坛经两则》导学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坛经》两则【教学三维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把握文意。2.研读《求谏》,了解唐太宗对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分析唐太宗贤明的君主形象,思考“贞观之治”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教学重点】通过研读和探究,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唐太宗贤明君主形象,并体会其治国思想。【教学过程】一、经典介绍《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以记言为主,言简意赅地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以及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等,全面反映了中国古代以“君道”为中

2、心的治国理念,是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的一把钥匙。《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皇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贞观政要》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政治目的而写成的。《贞观政要》详细记述了封建政治问题、人才的选用问题,归纳了唐太宗朝的大政方针,特别是他做得成功的偃武修文、崇尚儒学、加强礼治、执法宽弛、休养生息、安定民众、采取怀柔政策安抚周边少数民族等。《贞观政要》以其具有治国安民

3、的重大参考价值,而得到历代的珍视。后世帝王多将其视为政治教书和资治手册,尤其是一些较有作为的皇帝,更将它视为座右铭,从中学到许多有益的统治经验和有效的统治权术,用来巩固和维护自己的统治。今天,《贞观政要》依然可资借鉴,它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我们的民族责任感的忧患意识,能够为我们提供富国强民、经邦济世、缔造和谐的具体方略,有助于领导廉洁从政、丰富领导艺术、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纯洁人的心灵。所以,我们说,《贞观政要》是一部独具特色,对人富有启发意义的历史著作。 二、完成学案并进一步疏通课文求  谏 [原文略][译文

4、]太宗仪表威武,面容严肃,百官中进见的人,都慌了手脚而举止失当。太宗知道大家这样,每次接见臣下启奏事情,必定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希望听到臣子的直言规谏,知道政治教化的得失。贞观初年,太宗曾对王公大臣们说:“一个人想看到自己的面容,必须要有一面明镜;一个国君想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借助于忠臣。国君如果自以为贤能,臣子又不匡正,想不陷入危亡失败的境地,怎么可能呢?所以,国君失掉国家,臣子也不能单独保全他的家。至于像隋炀帝那样残暴淫虐,臣下都闭口不说话,终于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结果国破身亡,他的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诛杀。前朝的事情不远,你

5、们今后凡看到我做的事不利于百姓的,一定要直言规劝。贞观元年,太宗对侍臣说:“正直的国君任用了奸邪的臣子,不能使国家达到太平;忠正的臣子侍奉邪恶的国君,也不能使国家达到太平。只有(正直之)君遇上(忠正之)臣,如同鱼得到水,这样天下才可以安定。我虽然不聪明,幸而有你们多次匡正补救,希望凭借你们耿直的进言,使天下达到太平。”谏议大夫王珪说:“我听说木头经过墨线就能锯直,国君采纳规谏就会圣明。所以,古代的圣明君主一定有几个敢于直言谏诤的臣子,(他们)向国君进言不被采纳就要以死相谏。陛下开启圣明的思虑,采纳我等鄙陋之人的意见,愚臣处在这个不避

6、忌讳的朝代,实在愿尽自己愚劣的能力。”唐太宗称赞王珪的话对,让他参加接见,了解国家大事,如果有所陈说,一定虚心采纳。贞观五年,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自古以来,帝王之中多有放纵性情、喜怒无常的,高兴时就任意赏赐无功的人,发怒时就乱杀无罪的人。因此,国家遭受损失,造成混乱,没有不是从这里开始的。我现在从早到晚,无时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常常希望你们尽情极力规谏。你们也要接受别人的规谏,怎能因为别人的话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便立即庇护自己的短处而不采纳呢?假若自己不能接受别人的规谏,又怎能规谏别人呢?”贞观八年,太宗对侍臣说:“我每次闲居静坐,

7、就自己从内心反省,常常害怕自己的所作所为,上不符合天意,下被百姓怨恨。只想得到正直的人来匡扶规谏,希望自己的视听能与外界相通,使百姓不怀怨结于心。另外,近来看见前来奏事的人,大都心怀恐惧致使语无伦次。普通奏事,情况尚且如此,更何况想直言规谏的,纵然所奏之事不符合我的心意,我也不认为冒犯了我。假如立刻发怒斥责,恐怕人人心怀恐惧,岂敢再说话!”贞观十六年,太宗对房玄龄等说:“能正确了解自己的人就明智,但确实很难做到啊。就像写文章的人和从事技艺的工匠,都自以为有超人之术,别人赶不上。如著名的工匠和文士,互相品评比较,呵斥指责,杂乱无章的文

8、辞、三、探究交流1.佛教大致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大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提示】佛教是在东汉明帝时开始传入我国的。但是,当时对中国人的思想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佛经被翻译成汉语,再加上统治阶级的支持,佛教从三国两晋时期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