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教学设计3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3

ID:36020298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9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3_第1页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3_第2页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3_第3页
资源描述: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虽有佳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1、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巧引入。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2、导语。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

2、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二、知作品。1、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礼记》的资料。《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文章,二是

3、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2、了解《学记》。《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弟子乐正克。《学记》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3、知道题目《虽有嘉肴》的由来。三、齐诵读1、生读课文,给难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2、认读,把握节奏。四、释文意。1、生对照注释试译文章。2、出示重点字词,理解3、指名试译,点拨。4、同桌互译,参看译文。5、关注特殊词句。五、析文章。1、鼓励学生质疑。2、阐释重点问题。预设:(

4、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用“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说理”。(2)、有人说由“说”过渡到“教”不自然,逻辑不严密,你是怎样认为的?(3)、引用《兑命》有何作用?3、理文脉。先是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与“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六、明主旨。1、若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你会选哪个词?它是何意?2、读完文章,你有何体会?3、明确主旨。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

5、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4、背诵全文。教后反思:这篇课文主要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文章一开头就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道理。接着讲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按教学设想,一节课能完成教学目标,但实际上没有完成目标,初一的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节奏大部分不会划分,借助工具书翻译,对它们也较难

6、,指名同学翻译,总照翻译课外书念,脱离工具书就翻译不上来,针对这种情况,我让他们先一个一个词理解,疏通文意;一边教他们方法,一边翻译。尽管目标不能按计划完成,但学生掌握了理解文意的方法,我想这就是收获。而且,相信长期坚持这样教,效果一定会越来越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