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幸福感概论new

主观幸福感概论new

ID:36017389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29

主观幸福感概论new_第1页
主观幸福感概论new_第2页
主观幸福感概论new_第3页
主观幸福感概论new_第4页
主观幸福感概论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主观幸福感概论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主观幸福感概论何瑛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得到幸福?这是东方和西方、古人和今人都十分关注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精神生活,重视自身的生活质量。人们从哲学、语言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这一问题,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幸福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我们只有对幸福的本质了解之后,才能更好地改善和

2、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一、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有几个社会心理概念直接间接地涉及到了生活质量的有关方面,这些概念包括自尊、抑郁、控制源及疏离感。但按照重要性来说,只有生活满意感和快乐感对个人具有最基本的影响作用。在不同的领域里,人们所使用的术语不同:幸福、高兴、快乐、充实、自我实现感、成就感等等。这些术语含义有一定重叠,但并不完全相同。对幸福感的研究也已涉及人们对幸福感的看法、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方式、影响人们获得幸福感的因素等领域。对幸福的理解,有多种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1.

3、以外界标准界定的幸福这种标准认为幸福是建立在观察者的价值体系和标准之上,而不是被观察者的自我判断。如Coan认为,拥有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就是快乐,并不考虑主观状态。Aristotle“价值”看作判断标准,Tatarkiewica则将“成功”作为标准。因此,许多人只要看到别人拥有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或者某方面取得了成功,就说他是一个幸福的人。这样,一个人在不同的评价者眼中,其幸福程度是不同的。实际上,古代的哲学家就是以他们自己认定的标准来评价别人幸福的。如: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幸福和智慧联系在一起,认为幸福是由智慧和知

4、识决定的。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认为幸福只不过是“善”的理念,人们只有摆脱现实世界,才能进人幸福的理念世界中去。我认为,这种看法只注意了幸福的外在方面,而忽略了幸福的内在体验,纯粹将幸福作为一种观念来认识,具有一种片面性。2.以内在情绪体验界定的幸福这种标准认为幸福等于各种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的简单相加(Bvudb盯n1969)。这种标准侧重情绪体验的成份。东方和西方许多哲学家普遍持有此看法。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仅仅把肉体快乐看成是一种幸福是错误的”。德漠克利特认为:“给人幸福的不是身体上的好处,也不是财富,而

5、是正直和谨慎。”伊壁鸿鲁进一步指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是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得到快乐”,“幸福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又说:“父母双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人,俯不作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里的“乐”与“悦”就是情感的满意状态。我认为,这种看法与前一种看法有殊途同归之处,虽然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验成份,但最终仍然将幸福更多地视为一种观念,它也有一

6、定的局限性。3.以个体自我评价界定的幸福这种标准认为幸福是依据行动者自己界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一种整体评价(Shin和Johuson,1978)。1976年,Andrews和Wihey研究发现,在实际生活中,99%以上的人所做的都是这种主观性的对生活的评价。这种概念就属于主观幸福感的范畴。我认为,这种看法就比前两种看法要全面些,更接近主观幸福感的本质。对于主观幸福感,我们可以这样下定义:它是以行动者自己界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观的整体评价。二、主观幸福感的维度与测量主观幸福感是对生活的整体评价,它依赖于文化及其个体生活结

7、构,但由于人类的共性,它也应存在共同的结构。本世纪60年代,Bradburn提出了一个重要发现,他认为,6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并不是同一维度的两个方面,而是两个彼此独立的维度,并且二者都与主观幸福感相关。他假设主观幸福感就是由这两个成分组成。他认为,拥有负性情绪并不等于拥有正性情绪,所以,要改善生活质量,既要减少负性情绪,又要增加正性情绪。随后,Diener、larsen、leving(1955)等人提出,衡量情感应从两方面人手:情感类型的频率和强度,并发现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频率变化相反,体验正性情感的时间

8、多,体验负性情感的时间少。而在强度的变化上则有相关的趋势,即容易体验到强烈正性情感的人也容易体验到强烈的负性情感。这一观点证实了正性和负性情绪并不是同一连续体的两端,从而支持了Bradb盯n的观点。所以,将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同时列人主观幸福感是很有必要的。此后,An击ews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