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幸福感论文

主观幸福感论文

ID:43791149

大小:3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4

主观幸福感论文_第1页
主观幸福感论文_第2页
主观幸福感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主观幸福感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问卷上的得分存在差异,各专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具体是,女生在“总体幸福感”、“家庭和睦”、“生活轻松愉悦感”和“自我生活满意感”各维度上显若高于男生,男生在“能力特征悦纳感”和“口我特性悦纳感”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在年级差异上,一年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显著高于二、三、皿年级,二、三、四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能力特征悦纳感”维度上,四年级显著高于二、三年级,其余Z间差异不显著:在“门我实现感”维度上一、四年级显著高于二、三年级,其余Z间差异不显著;在“自由感”维度上一年级显著高于二、三、四

2、年级,二、三、四年级Z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学习满意感”维度上四年级学生显著高于一、二、三年级,其余年级Z间差异不显著:最后在“自我活动满意感”维度上一、啊年级显著高于二、三年级,其余年级之间差界不显苦。2.3.2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1960年,WiIson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主观幸福感个体差异的理论假设:需耍的及时满足产生快乐,需要得不到满足导致不快;需要满足到什么程度才能带来满足感,与个体的适应或期望水平有关,而这又受过去经验、同他人比较、价值观及其它因素的影响H71。Diener将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

3、因素H引。(1)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影响因素20枇纪80年代之前,主观幸福感研究的重点集中在研究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的ml。许多研究都基于一个共同的假设,即巫要的生活事件会导致主观幸福感的变化咖3。一般认为,良性事件与积极情感和关,恶性事件与消极情感和关。冃前対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等。Weiss研究发现,个体只有在得到各种人际关系时才能获得较高的幸福感;Kahn和Antonucci也认为人际关系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索8-

4、。②经济状况或收入水平。在対积极情感的影响方面,Diener的研究发现,在收入处于平均水平以上的人群屮间,积极情感的差异不大喳羽。在对消极情感的影响方面,Kessler的研究发现,收入水平与消极情感显著和关,尤其对那些位于临界线(最低收入线)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不高隅引。③性别、年龄等人口统计学因索。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已有许多研究。Unger等通过对已有的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女性比男性具有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一般牛活满意度方面,男性要比女性高出3个百分点,在积极情感方面,女性要

5、比男性高出7个百分点阳]。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年龄差异,以Butt等关丁•年龄与不同领域的满意度的研究最具代表性。该研究发现,生活满意度随君年龄的增匸而递增,收入满意度也随君年龄的增产而递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较差,健康满意度随若疾病缠身和疾病增加而下降。年龄越人,这种情况越严明显;在社会关系领域,人际满意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工作满意度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态势;对男女两性來说,身体吸引力与主观幸福感Z间只具有中等相关:而且这种相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对衰老的恐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而H成为主观幸福感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依据嫡5

6、JOHelson等对27岁到52岁的男女的研究发现,积极情感是随看年龄的増长而递増的;而消极情感则随年龄的増长而递减,56

7、。④健康状况。健康是影响整体幸福感的一个巫要因素,其中,主观感知的健康状况大学生自我概念、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比客观存在的健康状况対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大。健康的作用机理不仅在于人们対躯体状况的感知,更在于这种健康状况能够允许他们做什么事情。对老年人來说,健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尤为重要晦〃。但是,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外部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例如,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收入等)只能解释主

8、观幸福感的20%的变化,而生活情境只能解释主观幸福感的15%的变化嘲1。鉴于外部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小,研究者转向研究影响卞观幸福感的内部因素。⑵主观幸福感的内部影响因素这方面的研究主耍涉及人格特质、自尊、自我概念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山此派生出一系列重要的理论。①主观幸福感的遗传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愉悦或痛苦有其基因的素质,而神经系统的先天差异会造成人与人之间主观幸福感的差异。Tellegen等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抚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其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接近程度比在同一家庭中抚养长大的杲卵双牛子要髙得多;

9、约40%的积极情感变化、55%的消极情感变化、48%的牛活满意度变化是由基因引起的;共同的家庭生活环境只能解释22%的积极情感变化、2%的消极情感变化和13%的生活满意度变化啾J1。②主观幸福感的社会比较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Z间在幸福体验上的差异与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民族特性等变量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