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文言规律,译则信达雅

遵循文言规律,译则信达雅

ID:36006270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29

遵循文言规律,译则信达雅_第1页
遵循文言规律,译则信达雅_第2页
遵循文言规律,译则信达雅_第3页
遵循文言规律,译则信达雅_第4页
遵循文言规律,译则信达雅_第5页
资源描述:

《遵循文言规律,译则信达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遵循“文言”规律,译则“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历年高考《考纲》规定的要求。怎样做到直译?是否按原文逐字逐句解释一遍?当然不是,必须遵循文言文特有的词法、句法、文法特点,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适当的删削、增补、调整和改写,才能保证译文“信”“达”“雅”。为此,特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保留法同万事万物一样,语言有发展,也有继承。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内容古今相同,不需要翻译,可以照写。请看下面例句:1、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廉颇蔺相如列传》)2、  

2、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3、           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刺秦王》)4、           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第1句中的“赵惠文王十六年”,第2句中的“至和元年”是帝王的年号,可以照写不译;第1句中的“廉颇”“齐”,第2句中的“临川”“王某(王安石)”分别为人名、国名、地名也不需要译;第3句中的“咸阳宫”,第4句中的“三闾大夫”分别为宫殿名、官名也可照写。除了帝王年号、人名、地名、国名、官名、宫室名不译外,古人的车马、器具名也可以保留照写。 二、删削法文言文中有很多助词,

3、如音助词和结构助词,还有发语词、表停顿的词,这些词有的只是句式特点的标志或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有的只是作者行文的标志,并无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只要知道其表示的意义就行了,完全可以删去不译,否则,便是画蛇添足,反倒讲不通。如:1、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2、           顷之未发(《荆轲刺秦王》)3、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上述第1句中的“之”“也”,前者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表句中停顿,全句可译为“从师学习的道德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第2句中的“之”是音节助词,起凑足

4、音节的作用,无实在意义,译为“没过多久,(荆轲)没有出发”。第3句中的“夫”“之”,前者是发语词,表示作者要发议论(或感慨),后者是结构助词,起提前宾语的作用,全句可译为“晋国,有什么满足的。” 三、代替法语言是在不断发展中逐步丰富起来的,因此古代的文字不如现在多,汉字的分工也不如现代这样细致,一字兼“多职”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就导致了大量的通假字,尤其是在中古以前的文章里这种现象极为普遍。对于通假字,翻译时用本字的意义是讲不通的,一定要根据前后文意找一个与之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或许就译通了。如:1、           君子生非异也,善

5、假于物也(《劝学》)2、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3、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荆轲刺秦王》)第1句中的“生”按现代汉语之义只有“生长”“产生”的意思,在原文中都讲不通,其实在古代“生”是“性”的别字,即“生”通“性”。第2句中的“陪”只有“陪伴”的意思,因此义讲不通,其实“陪”通“倍”即“增加”之义。第3句中的“奉”在现代汉语中是“奉献”之义,此义在原句也讲不通,此字应该通“捧”。 四、调序法文言文与现代汉语除语音、词义有不同外,句式结构也有较大差异,如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状

6、语后置句、主谓倒置句等,在文言文中比较普遍,而在现代汉语中比较少见。对于这些具有特殊语序的句子,只有按现代汉语之序调整顺当后,才能保证译文通顺。否则,译文就难以读通。如:1、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3、           古之人不吾欺也(《石钟山记》)4、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5、           沛公安在哉?(《鸿门宴》)6、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7、      

7、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上述七句与现代汉语语序都不相同。第1、2句是定语后置句,其中的“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翻译时应把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前面去,即将“知其事”放在“宾客”之前去译;“利”“强”分别放在“爪牙”“筋骨”之前去。第3——5句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应将“吾”“何厌”“安”分别放到“欺”“有”“在”之后去。第6句是状语后置句,状语是修饰谓语的,句中的两个“于蓝”应分别放到“取”“青”之前。第7句是主谓倒置句,“汝之不惠(通“慧”)”是主语,“甚矣”是谓语,按现代汉语的语序,翻译时应将它们的位置互换。 五、还原法 古人写文章

8、和我们一样,总喜欢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借代、婉曲的手法运用得较多,对某些现象和事物不直说,而是换一种说法,显得庄重文雅,生动形象,翻译时,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