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996062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9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TheoryofCommunications课程编号:E100013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总学时:64学分:4先修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线性和非线性)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教材:《现代通信原理教程》,樊昌信,电子出版社,2005年参考书:《通信原理》,曹志刚,高教出版社,1999年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通信原理”是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目的使本专业学生掌握较广泛的现代通信的理论和基础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以现代通信系统为背景、以通信系统的模型为主线,讲述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系统性能分析方法。使通信专业
2、的本科生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特别是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基本的分析、设计方法,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二、教学基本要求以现代通信系统和代表发展趋势的通信新技术为背景、以信息传输系统模型为主线,讲述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并以数字通信系统为主,介绍调制、编码、信号设计、噪声分析等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通信原理涉及的理论领域广泛,要求读者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绪论1.1引言;1.2通信系统的组成;1.3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1.4信息及其度量;1.5主要性能指标。第2章随机信号分析2.1引
3、言;2.2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2.3平稳随机过程;2.4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2.5高斯过程;2.6窄带随机过程;2.7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2.8随机过程通过线对系统。第3章信道3.1引言;3.2信道定义;3.3信道数学模型;3.4恒参信道举例;3.5很惨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3.6随参信道举例;3.7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3.8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3.9信道的加性噪声;3.10信道容量的概念。第4章模拟调制系统4.1引言;4.2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4.3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4.4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4.5频分复
4、;4.6复合调制及多级调制的概念。第5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5.1引言;5.2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5.3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5.4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5.5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5.6部分响应系统;5.7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5.8眼图;5.9时域均衡。第6章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6.1引言;6.2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6.3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6.4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6.5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6.6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第2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7.1引言;7.2抽样定理;7.3脉冲振幅调制(PAM);7.4模拟信号的量化;7.5脉冲编码调制(PC
5、M);7.6差分脉冲编码调制;7.7增量调剂;7.8DPCM系统中的量化噪声;7.9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7.10话音和图像的压缩编码。第9章差错控制编码9.1引言;9.2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9.3常用的简单编码;9.4线性分组码;9.5循环码;9.6卷积码。第10章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10.1引言;10.2正交编码;10.3伪随机序列;10.4伪随机序列的应用。第11章同步原理同步的作用于重要性;载波同步的方法与性能;位同步的方法与性能;帧同步的方法与性能;帧同步保护。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差错控制编码1.绪论教
6、学重点: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一般模型、分类、性能指标。2.随机信号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窄带随机过程;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随机过程通过线对系统。3.信息论初步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定义与度量;香农公式。4.模拟调制教学重点与难点:线性调制系统的一般模型与抗震声性能。调制与调节方法;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加重技术;门限效应。5.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教学重点与难点:码间干扰;奈奎斯特准则;部分响应;误码率分析。6.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教学重点与难点:二进制数字信号载波传输系统误码率分析;多进制数字调制(MASK、MPSK、MFSK)。7.脉冲编码调制(PCM
7、)与增量调制(DM)教学重点与难点:低通与带通信号采样定理;PCM基本原理;对数量化及其折线近似;PCM编码与译码;8.差错控制编码教学重点与难点:线性分组码;循环码;BCH码;纠错码的误码性能;卷积码的结构和描述。9.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教学重点与难点:伪随机序列。10.同步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载波同步的方法与性能;位同步的方法与性能;帧同步的方法与性能。五、实践环节实验另附六、学时分配章节内容学时1.绪论2学时2.随机信号分析8学时3.信道6学时4.模拟调制6学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