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990237
大小:4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29
《文化史第一单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化史第一单元测试卷设计人:闫彩花审核人:张爱玲第_组姓名:________1.(2003年全国高考题)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2(2002年考题)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3(2001年粤豫卷考题)关于文景之治的出现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吸取秦亡教训B.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D.秦末农民战争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
2、,他所指的“礼”是指A和谐的人际关系B礼貌待人C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D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5.下列观点符合儒家学派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因桀亡”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6.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7.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里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是A启发诱导B因材施教C学习思考相结合D择优而教8.老
3、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理想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辩证法思想9.《老子》中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段话体现了其A辩证法思想B无为而治的思想C“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D以柔克刚的思想10.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最能体现他赋予“爱人”以教育涵义的主张是A因材施教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C有教无类D诲人不倦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的观点实质上代表A统治阶级的利益B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D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首先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
4、变革的时期,旧的奴隶主阶级正在退出历史舞台,新的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正在确立中,随着奴隶制的解体,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剧烈分化,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如墨家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法国则代表了新兴地主的利益;道家是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代言者。所以诸子百家的观点,即不完全代表统治阶级利益,也不完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它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答案】B1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社会根源是A生产力的发展 B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C诸侯国的支持 D中国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B12.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A仁政学说
5、B人性本善说C“兼爱”“尚贤”说D以法治国说13.在关于人的本性的认识上有着截然不同观点的两个思想家是A老子与孔子B老子与荀子C孟子与荀子D荀子与韩非子14.孟子认为国家有三件宝物,不包括下列哪一项所述A土地B人民C君主D政事15.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的著名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16.关于墨子思想主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墨子把“兼爱”也称为“仁”,它与孔子的“仁”的区别在于有无等级差别B墨子主张“尚贤”,要求统治者任用有才之人,最高统治者的职位则是不可转让的C认为“上天”和“鬼神”都是存在的,“兼爱”是上帝的意志D提倡“尚力”,强
6、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17.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A新兴地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B新兴地主阶级渴望废除奴隶主特权C小生产者怀念“小国寡民”社会D小生产者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18.《墨子》一书中心:“贤者举而正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是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以谓进贤者。”可见,墨子主张的本质意图在于A倡导建立地主阶级的政治和道德规范B主张否定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思想体系C按照小生产者的愿意建立理想的国家D为了恢复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19
7、.与韩非子的政治主张不相符合的是A应当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B应以古代圣贤的言行为准则C国家大权集于君主一人之手D要用严厉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墨子》材料二:“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孟子》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悉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
8、异则事异。”——뀊韩非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