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史第一单元练习

文化史第一单元练习

ID:35506690

大小:93.1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25

文化史第一单元练习_第1页
文化史第一单元练习_第2页
文化史第一单元练习_第3页
文化史第一单元练习_第4页
文化史第一单元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史第一单元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班级姓名座号成绩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分,考试吋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个2分,共50分)1.2009年9月28H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2560周年诞辰。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人Z-,孔了的思想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中的积极方面主要有()①治学②做人③为政④贵贱有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如下图所示,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乐器。王公贵族们在家里悬挂编钟是冇严格规定的,“王宫悬(四面),诸侯悬(三面),卿人夫悬(二面)

2、,士悬(单面)”。逾越则会招致杀身之祸。你认为上述材料最符合谁的观点()A.孟了B.孔了C.荀子D.老子3.“父前行,了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吋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旬了,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侣父了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念,而中国古代的儒家伦理道德比较注重等级观念。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4.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梢髓。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

3、入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卞可运于掌也”④“大道Z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6.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梢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r勿r昨像术•n甜像出備1.'200;年残奥会会徽(图)的图形部贏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Z”

4、字形。红色,寓意着A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3种颜色的3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探讨过天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主张在处理天与人关系时,人应采取积极态度的是()A.墨子B.韩非子C.荀子D.董仲舒2.“依法治国”是政治民主化的标志“以德治国”是建立和谐社会的表现Z—。最早提出与“以德治国”相似的观点的思想家是()A.孔了B.孟了C.荀子D.韩非子3.在2006年感动中国I•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写到:“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

5、哪家思想()A.法家B.道家C.儒家D.佛教4.为庆祝建国60周年,某中学开展了以“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的是()①己所不欲,勿丿施于人②“天下为主,君为客”③君主专制,君权神授④“民贵君轻”“君舟民水”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了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木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

6、子犯错并非木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6.《汉书•食货志》记载:“天子不能具醉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为改变这种状况,当时的统治者()A.重征赋税B.无为而治C.实现仁政D.独尊儒术7.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屮国文化,他特别推崇屮国的倫家思想,曾将倫家的学说当作武器來攻击封建君主专制,最有可能的观点是()A.施仁政,“政在得民”B.“民为贵,君为轻”C.“天人感应”、“天人合一”D.“存天理,灭人欲”8.在屮国古代思想史上,倫家学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民间生存智慧到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其中提出“大一统”思想的是()A.孔了B.孟子C:进仲舒D朱卑9.西方有学者

7、认为:“促成屮国文明的内狠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徳准则。”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徳准则”是指()A.民贵君轻B.天人感应C.三纲五常D.和谐中庸1.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认为:“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推测下列人物的观点与王阳明相近的是()A.陆九渊B.李贽C.朱熹D.程颍2.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牛的丄人夫们,注重道徳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