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素材D3-L15-梁启超新民说的道德要求.doc

教学素材D3-L15-梁启超新民说的道德要求.doc

ID:35976670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9

教学素材D3-L15-梁启超新民说的道德要求.doc_第1页
教学素材D3-L15-梁启超新民说的道德要求.doc_第2页
教学素材D3-L15-梁启超新民说的道德要求.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素材D3-L15-梁启超新民说的道德要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素材库第15课梁启超“新民说”的道德要求梁启超的新民,既有道德要求又有政治要求。从道德上说,是要造就一代具有新的道德观念、精神风貌和理想人格的新人。他认为,在人民德智体三项基本素质中,德最重要。民德之高下,“乃国之存亡所由系也”;而且,在三者中“智之与力之成就甚易,惟德最难。”因此,他将新民德置于新民的中心地位,将道德建设视为人的现代化的中心环节。梁启超认为,新民德的首要任务是剪除中国人“劣下之根性”。为此,他在《溯源论》、《新民说》和其他论著中,对中国人德性方面的劣点一一作了揭示。他认为,这些劣点的突出表现是爱国心薄弱

2、,而其根源则是长期、普遍存在于中国人中的奴隶性。他指出,奴隶性使人无政治热情,无责任、义务感,对国家民族、社会群体的公共事务一概冷漠,造成一种可怕的消极性。它又使人自轻自贱,丧失独立自主精神,造成严重的依附性。同时,它还使人养成谄媚、巧伪、骄下诸恶德。有见于奴隶性乃是当时道德建设的严重障碍,梁对它作了全面而严厉的清算。把旧道德的本质和恶果归结为奴性,这是深刻的。所以,梁虽在文字上很少触及三纲,但实际上准确抓住了三纲的本质、要害。清算旧道德是为了建立新道德。梁启超认为,新的道德应当有助于人们正确处理好群己、公私、人我关系,有利

3、于中华民族群体的巩固、振兴。因此,他将“利群”视为新道德的根本精神。在《新民说》等著作中,他对这些关系作了深入阐述。他认为,利己乃是人的天性。但是他又指出,人乃是社会动物,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社会群体而孤立生存,个人利益总是同群体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盖无群无国,则吾性命财产无所论,智慧能力无所附,而此身将不可以一日立于天地。”因此,人们又应爱群、为公、利他,提倡“合群之德”。当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不惜牺牲其私益之一部分,以拥护公益。”这种利群观念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而其下手处则是培养、提倡当时中国人所缺乏的公德。

4、不过,梁又是站在利己主义的立场来说明,处理群己、公私、人我关系的。他曾一再解释,人们所以要利群,是因为“非利群则不能利己”;所以要爱他,是因为“苟不爱他,则我之利遂不可得”;所以要为公,是因为“公益不进”,我之私利必受损:利己乃是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显然,梁启超所提倡的乃是当时西方盛行的合理利己主义(他称之为“知有爱他之利己”)。需要说明的是,梁提倡这种合理利己主义,始终含有从个人长远、根本利益出发来激发利群精神的意图,因此,利群乃是《新民说》的宣传重点。在《新民说》中,梁反复强调了个人对群体、社会、国家不容推卸的责任,人人都

5、应关注国家命运、社会公益。并尖锐批判了种种极端的个人主义,严厉谴责了长期存在于中国人中的“自了”主义、“独善其身主义”,以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与闻公事以为高”等思想。这些对培养人们的群体意识,树立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都曾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选自张锡勤《梁启超<新民说>论纲》,《求是学刊》1996年第5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