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新民说》读书笔记

梁启超《新民说》读书笔记

ID:39992831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6

梁启超《新民说》读书笔记_第1页
梁启超《新民说》读书笔记_第2页
梁启超《新民说》读书笔记_第3页
梁启超《新民说》读书笔记_第4页
梁启超《新民说》读书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梁启超《新民说》读书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华翔081017002国际关系中国外交文献选读梁启超《新民说》读书笔记一、出处:梁启超:《新民说》,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二:《新民说》的研究综述梁启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论家、启蒙宣传家和学者。其《新民说》从1902年到1906年首先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发表在《新民丛报》上,后来将20篇论文汇编成册,取名为《新民说》。从1937年到1979年尚无专门研究《新民说》的论文和著作,对其新民思想的评述也只是零星地散见于著述、传记之中。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梁启超研究的深入,对其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新民说》的研究。据统计,有关《新民

2、说》的论文有50余篇,此外,在宋仁的《梁启超政治法律思想研究》,刘邦富的《梁启超哲学思想新论》,以及张灏的《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中也有专章或专节论述,不少文章颇有创意。——关于《新民说》的思想来源第一种观点认为,梁启超的《新民说》主要渊源于中国文化传统。梁启超把西方资产阶级的伦理学说和中国固有的修身养性的道德原则有选择地移植过来,充当了如何“新民”的思想素材。第二种观点认为,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是梁启超“新民”思想的主要渊源。第三种观点认为,梁启超在20世纪初之所以能提出“新民”学说,主要是因为他在流亡日本期间,受到以卢梭为代表的资产阶

3、级启蒙思想家们的学说尤其是近代国家观的启发,认识到“国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作用后的必然结果第四种观点认为,民族主义是梁启超“新民”思想的理论来源。——关于《新民说》的主要内容第一种观点认为《,新民说》的内容在于宣传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爱国思想,传播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出改造国民劣根性,建设资本主义的精神文明。第二种观点认为,梁启超更新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在于重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克服奴隶劣根性,养成独立人格,建立一种新的道德观念。第三种观点认为,梁启超的“新民”,既有道德要求又有政治要求,其不仅将“新民德”置于“新民”的中心地位,将道

4、德建设视为人的现代化的中心环节,5华翔081017002国际关系中国外交文献选读而且还从政治观念、政治能力上培养国民资格问题。——关于《新民说》的评价研究者们一般认为梁启超企图用宣传教育来“新民”,试图通过和缓的改良为“新民”提供客观的政治环境,将思想启蒙与革命对立起来,在如何实现国民性改造这一关键问题上陷入泥沼,半途而废;认为梁启超对中国国民性缺乏全面、辩证的认识,存在着揭露劣根性而忽视优良面的偏向,忽视了各个时代的社会经济对国民性的决定性影响,因而也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新民”之路。但同时又指出《,新民说》虽然存在缺点,但其进步意义却是主要的,一致肯定了它在中国

5、近代思想启蒙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认为它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改造国民性的理论;《新民说》中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鞭辟入里,对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具有启蒙先导作用。(石烈娟:“近20年来梁启超《新民说》研究综述”,《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第191-193页)三、分析与评价(一)、中国的传统政治与国家主义衰微“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尤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故今日欲抵挡列强之民族帝国主义,以挽浩劫而拯生灵,惟由我行我民族主义之一策。”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在与四方部落不断的交往中,成就了中国传统的

6、农耕文明。所以血缘纽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和政治保持着紧密的关联,到了西周,宗子维城,分封天下,定名分,制礼仪,别内外,使得中国有了一个比较统一完整的政治体;到了平王东迁,周天子的力量衰落,很难再靠亲亲之血缘维持一个完整的政治体。孔子删诗书、序易礼、作春秋。为西周建立在亲亲基础上的礼仪制度,奠定了一个新的基础——仁,也就是由父子相亲演绎出来的一整套德行礼仪,人的等级爵位要与人的德行成正比。然而孔子的学说却客观上从理论上弱化了奠基在严格血缘基础上的亲亲原则,使得贵族下层——士,甚至一些平民有了通过施展自身的德行才华僭越高位的空间。到了周天子不得不承认分晋之韩赵魏、代齐

7、之田氏之时,源于西周的宗法分封礼仪规范就几乎彻底失去了控制力了。此时的政治原则,变成了力的政治原则,这也是中国所谓国家主义昌盛的时代,“战国以前,地理之势未合,群雄角立,而国家主义亦最盛”。然而力的基础是什么?在传统农业社会,力的基础就是民,于是在各家的学说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民本思想,其中以儒家最为典型。赢秦最终以力获取了天下,面对一个广阔的疆域,如何才能做到长治久安呢?5华翔081017002国际关系中国外交文献选读秦朝的统治实际上就是将秦国的统治方式扩大,还是以赤裸裸的强力在压制万民(许倬云:《万古江河》),然而秦短短二世而亡,正说明尽管战国以来政治的原则就

8、从血缘转化为强力,但赤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