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806601
大小:4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4-19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纲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纲要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学时与学分课程代码:1301;开课专业:04级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68学时,包括课堂讲授66学时,研讨实践2学时。学分:4学分。(二)课程性质文艺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分支学科之一。文学理论是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必修课。(三)教学目的文学理论是人类文学活动经验的概括,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文学理论课程,有助于开启学生智力,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使学生能够统观文学活动全
2、局,认识和把握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学生以后开展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批评实践活动,学习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推动学生成长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合格人才。本门文学理论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作为指导思想。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文艺观,掌握文学理论的整套概念、范畴、命题系统,进而全面掌握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要使学生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指导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批评、文学教育实践,阐释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精神活动方式的文学活动的各种现象及规律
3、的基本素养与基本能力。(四)本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文学理论有两个来源:一是人类文学创作实践活动;二是中国和外国历代文人学者、批评家、理论家对文学活动规律的理性思辩。因此,学生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应当有一定的文学史知识准备,应当对当前文学创作与文学欣赏实践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也是学好文学理论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学生尚须具有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宗教学、伦理学、人类学、新闻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其中,哲学对于训练学生的文学
4、理论思维能力尤其具有指导性的重要意义。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一)第一编导论本编的教学内容是,讲授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存在形态、品格特征,讲授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发展及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中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通过本编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文学理论的性质与形态;理解成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来源、三块基石;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有所认识;熟悉基本概念。1、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学理论的性质第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第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第三,文学理论
5、的品格特征。(2)文学理论的形态第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第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与发展第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思想来源;第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2)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第二,中国特色;第三,当代性。(二)第二编文学活动本编教学内容是,讲授文学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特点、构成、及其产生与发展;文学活动作为话语系统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和价值;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特征与发展
6、方向。通过本编教学,要使学生理解文学活动的本质特征;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价值取向及未来发展。1、文学作为活动(1)文学活动及其构成第一,世界;第二,作者;第三,作品;第四,读者。第五,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2)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第一,人类生活活动的性质;第二,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第三,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3)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第一,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第二,文学活动的发展。2、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1)文学概念辨析第一,文学概念三义;第二,文学作为文
7、化;第三,文学作为审美;第四,文学作为惯例;第五,文学界定的困难及解决办法。(2)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第一,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第二,文学与话语;第三,文学与社会;第四,文学与反映。(3)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第一,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第二,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第三,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第四,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4)文学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第一,话语含蕴;第二,文学的定义。(1)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第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第二,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
8、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2)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第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第二,雅与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统一;第三,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珍品;第四,作家、艺术学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3)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第一,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第二,借鉴与创造: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沟通(增加比较文学介绍);第三,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学。(三)第三编文学创造本编教学内容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